互相捉住手,通过手语进行谈判、砍价!”
“卧槽!”方磊轻声叫了一嗓子,“明白了,哥们明白了!小潮,我好像记得有些电视剧里,赶集的人会带着一个一尺长短,两头开口的棉布筒,原来就是干这个的啊!”
“没错,方哥的智力有进化迹象!”
我也笑了,“买卖双方都将手藏在袖口或者方哥说的那个专门带来的棉布筒子里,既能互相砍价,又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心理价位,可谓一举数的!你们说,旧时候老百姓是不是挺聪明的?”
“必须聪明啊!”方磊赞叹道,“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之一。”
赵笠忽然插嘴,不咸不淡道,“不是之一,是唯一。”
这句话顿时引得我们几个人都笑了,连为我们捏脚的技师妹子也笑得花枝乱颤。
“对对,哈哈,老赵说的对,是唯一!”方磊伸手拍了拍我,催促道,“继续讲,哥喜欢听。”
“这种手语和聋哑人的手语性质不一样,比较简单,而且各个地方也不太一样,但只要尝试过几次,就能掌握。比如你伸出两根手指,表示愿意出两匹布,我将你的手指全部掰开,意思是说,两匹布没戏,至少要一巴掌的货…总之,就这个意思,很容易掌握。”
“嗯,小潮说得还挺生动,继续啊!”
“方哥,老赵,旧时候叫拢袖口,后来解放了,国家支持通过货币交易,所以这类人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以至于传统依靠拢袖口卫生的人,要么改行做别的,要么改进其中间人的身份,从而也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我想了想,随口说了几个称为,“比如,早期叫他们二道贩子,后来叫中间人,中间商,还有些地方,比如京津地区,这种人叫‘拼缝的’…而现在,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这类人的职业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渐渐地有了统一、专有的称谓---商业掮客!”
我哼了一声,冷笑,“两位,挖我的那家伙,王涵,丫就一标准的商业掮客,只不过等级相当高,能量巨大,在江浙地区小有名气。”
方磊微微点头,若有所思。
想了想,忽然问我,“小潮,你说的这个王涵,是不是穿着打扮特讲究,一身行头不下几万十几万,而且长得也还不错,个子挺高挺白净,年龄大约在四十来岁的样子…对了,还梳着一个三七分或者大背头,特有派,是这丫的么?”
“没错,就他!怎么着,方哥你想起来了?你和丫认识?”
“认识倒是谈不上,不过这老小子曾经找过我两次,想通过我和方氏控股做生意!”
方磊回忆着,一脸不屑,又说,“不过我们方家怎么可能和一中间人做生意呢,对吧?所以哥们没给丫的好脸,一来二去再也没有任何来往…这是三年多以前的事儿了,你刚才一提王涵这个名字,我愣是没想起来。对了小潮,这厮的确有点门道,当时,我记得后来老爷子知道王涵找过我,还说什么让我离丫远点,没事儿别招惹对方。”
这番话令我有些意外,并且开始重新审视王涵的分量极其暗藏的实力!
连在江浙一带跺跺脚能让地面晃三晃的方老爷子都要郑重其事告诫自己儿子,让方磊离王涵远点,这家伙看来果然有点门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