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工区到处都是新建起来的各种工厂,华为电子设备制造的一期厂房很简单,在外面看上去就像半圆柱体的切成了两半之后扣在地上的一样,而工人中最多的是附近失地之后的青年农民和慕名来深城打工的第二批进城农民工,经过简单的一周培训之后,已经迫不及待的准备走上装配生产线了。
他们穿着几块钱一件的T衫,趿着拖鞋,成堆成堆的等在工间的外头,因为所有工人都要从头到脚的换一遍……所以有两个进车间的入口,男左女右,换了装的一身全白的工服,连头发都会被罩起来,听说这个车间里,连一根头发丝都不能有……
“每个月五百!比我们老家县长挣的都多呢,这个工可说什么也得好好的干,就看这阵仗,哪个工厂给一天洗两次澡……”一个来自川省的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很珍惜的收起自己的用工合同。
“是哦是哦,进来好难的,我一起来的四个小姐妹,只有我一个人录了,我有学到高中的课程,考的那些文化,还能填写一点儿,她们可有多羡慕我呢。”
收起合同的小姑娘问,“那她们去哪里上工了?”
“有两个……去了一家唱歌的地方,听说每天晚上光收到的小费就不止五百。”旁边一个白嫩灵秀的女孩接上了话,“如果这边太累,我也想去香港人开的那个唱歌的地方去上工。”
韩枫也是普通的T恤衫,拖鞋从人群中路过——想听听这些流水线上的工人最真实的想法和反应,果然形色不同人不同,在这第一批工人中,有技校技工证别管啥专业的只有不到15人,高中文化的只有21%还不计是否毕业,还有一小半连字也不识的——这,就是改革进入第二阶段,工人群体真实的基础。老任的华为电子情况好一些,工人都是个顶个的高中毕业,再经过工厂的培训,生产任务不耽误。
老任看出韩枫的顾虑,只能苦笑摇头,“就这种情况,没办法,只能通过优胜劣汰把剩下的再回炉,我想不行咱自己建一个夜校吧,旁边不远就是深大,还有教学资源,这种岗前培训时间太短了,不行等人员思定之后咱牺牲产能,分批轮训。”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韩枫同意。
夜校,是很多工厂解决用工问题不得不搞出来的内部培训班。韩枫的记忆里,在前生进入农局的两三年里看过了很多拥有夜校学历的人,很多还都成了科级领导干部,只要肯努力的,啥起点都是起点,能有这个为在家失去上学机会的人提供一个成长的途径,这个想法必须得落实。看着她们一张张还很稚气,和自己身体年龄一样的春春萌动。
第一条装配线今天试车——其实,就是分工配合,半个工业机器人也没有——韩枫没亲自考察过华硕厂这个生产线,看到简陋的工台时,也很震惊。
看着一个个的成件,被组装到一起,不时就有工位上出现异常,巡走在中间的技术员立即去解决,而更多的时候,是装错了。
在上工半小时后,第一台中华电脑主机终于走下了传送带,被技术总监,原华为电子的一位高级工程师抱到了测试间。接着每10分钟就有一台下线,整个下午将要生产300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