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功过自由青史,可就算青史也终归逃不过一个成王骂败寇的结局,太史公算是最后一人了吧,可在当世贬声绝对多于褒声,刘澜现在说些什么安慰的话,对黄忠来说还真不管用。
最简单的就说王允吧,对大汉朝来说是大功臣吧?可最后却落个满门被杀的结果,成了罪人,到今天也没有平反,更不要说朝廷里有人为他说上一句话了,为什么,得势的时候得罪的人太多了,最简单一个道理连老友蔡邕都不放过,这种人,大家都知道他的攻,可绝不会有人为他请命,还要背负一个陷天子与危险的骂名,这只怕比他还要冤啊。
现在有多少人大骂王允权臣,可是却一个个宁当睁眼瞎也不愿为他正名,还不是因为他掌权时,没有让他们得力?若说王允是权臣,难免对他不公,有失偏颇,照我看,刚正不阿还差不多。
一心为公,他掌权时,别说这些世家了,就连自己的家人都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比以往更低调,数百年来,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
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子,无愧于百姓,绝对是古今第一人,就是在李傕郭汜杀入长安,也是他第一个请令去见贼匪,更说下了:若他生死,能换来国家安宁,允死有何憾?
可现在呢?
这段话谁会提起?没人了,甚至还有人说王允在当时有意挟持天子,简直就是放屁!
“天子心里有话却说不出口,也说不出来,有人要当霍光,如果现在替王允正了名,他奉献帝之功可就要大打折扣了,更何况还有蔡邕这一事情呢,当然了,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也不是心胸狭隘的人,可是为了大业,必须要树立权威,最少现在还不合适。还有就是我曾经在郑玄处听学子清谈,有多少论调都在指将军没有顾全大局,如果不放弃兵权,与联军南北夹击董贼,大汉天下何至于此,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没有人比他更知晓当时的情况了,牛辅的凉州大军已经向开赴长安开赴了,更何况董卓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再加上一旦开战所需的兵器粮草,更何况,北军是刚大战过后,正在长安休整,在当时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与董卓在河东修养过后的精锐相比?”
刘澜算是为他证了明,对他当时的选择更是做了肯定,什么只要他起事,董贼必败,这都是扯,当时的局面以及不可能是一个黄忠能够力挽狂澜的。
世人说起当世名将,往往都会将他二人一东一西相提并论,乃灵帝朝名将,可刘澜知道,他根本就什么都不算,在各个方面都稍逊一筹,若论当世之将,首推吕布第一人,可论起帅,那老黄无疑排第一,一部黄氏兵书,世人哪个不是推崇备至,可谓集前辈兵阴阳兵书之大成,世用兵第一人实至名归!
刘澜可一点没有夸大的意思,说的完全是实话。
不过对于刘澜如此夸赞,他却微微摇头,倒不是觉得刘澜有捧杀之嫌,实在是真没有可比性,不管他军事能力与理论有多强,就他本身来说是最多算得上是将兵之才,而刘澜无疑将将大才,甚至在这一点连董卓都比他强了太多。
黄忠端起酒樽,正要再饮的一刻,突然问道:“曾经在长安,有人言,说你在辽东起事,尊汉不尊东,当真?”
“当真!”
“那现在呢?”
“依旧!”
“尊汉不尊曹?”
“正是。”
“如果,曹操戡乱呢?”
“不知!”
黄忠大笑了起来:“这话你说出来,也许别人不信,但我信!”
刘澜也端起了酒樽,道:“身不由己,黄老当年如此,刘某日后亦然!”
黄忠一饮而尽,大笑着道:“足够了!”
“黄老何时会前往秣陵?”
“近日。”
刘澜顿了下,说道:“刘澜方才已经说过,此行就为黄老而来!”
“我去秣陵只为吾儿之疾。”
“可秣陵丹阳军中,尚缺一位统兵大将!”
“关羽之才,不输黄某!”
“先生之才,天下无双,我等晚辈,岂敢相提并论!”眼瞧着黄忠就要开口,刘澜急忙抢先一步,说道:“黄老不在乎官职爵位,也看淡功名利禄,然而当今天下纷纷扰扰,天下之人将此归到黄老头上,致使黄老背负泼天骂名,难道黄老真要背负如此骂名遗憾致死?真就没有想过去戡乱平乱么?当今天下,亦如黄巾之乱,天下之人莫不等待有人再如黄老般挺身而出,黄老既然健在,自然要敢于人先,放眼当今天下,唯某秣陵可为黄老提此良机!”
刘澜说这话,可一点不假,黄老从许都到襄阳,如果在曹操处当真有一展抱负的机会,也不会假死到襄阳隐居,黄忠大笑了起来,醉眼朦胧:“好一个天下英雄尽入我吾彀中,连老朽你都没打算放过,当真是雄心勃勃,很好,对老夫的胃口。”
黄忠感兴趣的,甚至可以说是被说动的,完全是因为刘澜那句天下万民,都在迫切等待着似他这样的大将如当年戡乱黄巾一般平乱当今天下,大笑道:“不过嘛,给我丹阳军的统领就算了,关羽做的不错,关羽他的事迹我多少有所耳闻,不比我差,可让我到他帐下做个副统领就更不要提,这样吧,我就入你的中军算了,指挥中军,只要你愿意我立马就去!”
刘澜一句话没有说,只是从怀中摸出一物,虎符,放在了黄忠面前。
黄忠真的傻眼了,他说这话,完全是打算让刘澜知难而退的,中军啊,这可是刘澜的嫡系部队,除了自己平日里都不会交给第二人,就好像天子身边的羽林虎贲,用也用最信任的人,可是他真没想到,刘澜居然会心甘情愿交出来,甚至连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