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袁绍一较长短的可能的。
当然这并不是最初的计划,因为当时没人能够想到袁术会称帝,所以线路是先徐州后张绣,然后再南下灭袁术,但现在看起来,这个计划是错误的,是他们对袁绍的误判造成的,可谁又能在当时的情况下会知道袁绍会对土地地盘如此热衷,哪怕战线被拉的这么场,后勤保障困难重重也不打算放弃呢?
策略是错误的,也就造成了现在不可能再去中立,而随着寿春再一次落入刘澜手中之后,他们面对的最大麻烦就是该如何选择盟友,这个时候,不管如何选择,与刘澜继续保持联盟关系更符合他们自身的利益,毕竟两人是理论上的弱势一方,只有联手才有对抗袁绍的可能,而如果不联盟甚至是与袁绍联盟,则会被个个击破,唇亡齿寒的道理,相信刘澜会懂,而这也是郭嘉自信能够说服刘澜的原因。
至于说服袁绍,那就更容易了,他们可以用交出献帝为借口,挑唆袁绍出兵广陵,甚至可以用消灭刘澜之后归附袁绍为出兵条件,所以不管是说服刘澜还是说服袁绍出兵,在那帮蠢猪的眼里是根本打不成的事情,但在他看起来,却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蠢猪这个评价,郭嘉已经当着曹操的面说过很多次,虽然曹操会摆摆手甚至装着生气说他们都是谦谦君子,但郭嘉却不这样认为,这不是君子所为,反而是迂腐的蠢笨表现罢了,就好像寿春之战时,当所有人都觉得不会得到刘澜回应时,只有他深信不疑刘澜会出兵一般,如果不是他的建议,那讨伐袁术,根本就不会与刘澜建立合作关系。
虽然最后寿春还是落在刘澜手中,有点引狼入室的感觉,可这并非是战略上的失误,而是天意如此,如果不是桃花汛,如果不是淮河水灾,寿春最后落在谁的手里还真说不准,所以在他看来,这个计划同样也是成功的。
那么接下来在他眼里,如果能够说服刘澜继续保持联盟,说服袁绍与他们一同出兵南下攻打刘澜后,就会再一次变成他们与袁绍形成一对拳头,合力夹攻刘澜的事态,而刘澜要做的只是拖住徐州文丑部的十万人马。
以冀州军的战斗力和文丑的指挥能力,有过几次交锋的曹操和郭嘉心里都明白,刘澜是完全有这个能力的,所以刘澜拖住袁绍的计划也是完全可行的。
而战争最好发生的地点在广陵,也就是说,当袁绍的十万大军开始开拔之后,势必前方能够抵达广陵,后方还在高邮境内,漫长的部队给了他们机会,而那时他们就可以借口在下邳遇到抵抗拖延,待上述的情况发生之后,第一时间出动抢占高邮,但不必强占,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蒙蔽文丑的同时真正做到将冀州军的退路堵死的目的。
而那时,相信文丑已经与刘澜接战,所以文丑一定不会多想,反而还要让他们尽快南下,一同消灭刘澜,这样他们的机会就会出现,也就是给了他们下一步拦腰截断文丑制造了机会。
他们可以调动骑兵,仿效消灭张勋,再加上夏侯渊的步兵,以文丑尽快南下的命令行军,让冀州军给他们让出大路来,在快速行军至进入广陵境内之前发动袭击,而这个时间他们会与后方夏侯惇部进行约定,一天甚至是两天的时间,所以这个地点是不固定,两天的时间可能还在广陵之外,也可能已经进入了广陵境内,但这些都不重要,关键的是在约定的子夜时分,对冀州军发起的攻击。
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在冀州军还在睡梦之中,突然之间,高邮的屯粮所与行军之中的冀州军营内突然发生袭击,火光冲天,军粮被一把火烧的一干二净,而同样在休息中的冀州军在睡梦之中被他们杀死,就算有所反应,也不可能挡下兖州军的进攻,然后在消灭驻地冀州军之后,在原路杀回,与一路南下的夏侯惇汇合。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冀州军没有休息,而是在强行军,那么试想从高邮连续高强度行军两天之后的冀州军,没有得到任何休息,突然被他们袭击之后,会有多么的混乱,甚至可以相信瞬间演变成的大混乱与溃逃,而接下来面对冀州军的混乱,他们只要不断的冲击,当与夏侯惇汇合之后,就算没有全不消灭冀州军,活下来的冀州军也会放下武器投降。
多么完全的计划,郭嘉已经谋划了太长的时间了,在这些日子里,他都在想着这一计划,可最后却还是被否决了,当年是他现在知道要有所改变,只有自己一个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要借助将领们的力量,而眼下能够帮到他的,或许也就只剩下了夏侯惇一人。
或许他需要去见一见夏侯惇,与他商议一下,听听他的意见,毕竟自己的计划,他一句觉得太完美了,可他也明白,这或许真的是因为当局者迷了吧,而且听听战场大将的建议,也不失为一次尝试,他们对战争有着敏锐的嗅觉,或许能够给到他一些帮助,甚至是不错的建议。
当然这只是一次尝试,能不能有所收获并不知晓,但他却知道,夏侯惇一定会非常满意甚至是非常激动的,因为他这个计划,绝对要比那些狗屁参谋们更对将领们的胃口,不为别的,他手中这份计划才是真正的作战计划,而他们所想的那些,更像是兵书里的战役。
没有一名大将,尤其是到了夏侯惇这样身份的将领,都会清楚这样一次大胆的行动意味着什么,这样一次看似冒险的策划又会为他们带来什么,当然关键是他觉得自己的计划滴水不漏,只是在细节会出现问题,所以必须要那些蠢猪们的推演,来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都推演一遍后,看看得失,只要可行,那就无须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