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的愿望很单纯,只要能够安居乐业,他们就不会听信蛊惑,更加不会参预什么竞储角逐,纵然在茶余饭后还有一些好事的人议论储位的最终归属,大多都是坐壁上观的姿态,一派的现世安稳欣欣向荣。
不像岭南、福建二地尤其是前者,有汹汹“民情”竟在为临淄王等打抱不平。
江南四省,还有不少民众尚且把周王和木末的关系津津乐道,这才是正常普通,因为王公贵族和风尘女子的风流韵事一贯大有“市场”,舆论若超脱了普通莫名有洪水猛兽之势,比如像岭南目前竟都在“心疼”临淄王……那就一定是有人在引导舆情了。
周王和兰庭从来都清楚,他们虽一个是正使一个是副使,职责期间对于江南四省的政务有决夺大权,不过朝廷仍会有厂卫耳目监督大局,利用舆情给自己造势不是明智之计,维持普通正常才是良策。
他们需要肃清的是官场,不是在地方收买人心扩大声势,仿佛如果不得储位,四省民众立即就要揭竿起义、造反逼宫似的。
周王和兰庭不慌不乱、稳扎稳打,春归也不再杞人忧天、忐忑忧
愁,她很快就和殷氏商量计定,殷氏这日便带着女儿去了一趟孟府。
林氏一改从前对待殷氏不过泛泛之交的态度,这回竟也没让她的女儿领着元姑娘去另处说闺房话,把元姑娘搂在怀中好一番安抚,只听殷氏说到希望能在孟府借宿一段儿时,林氏才僵怔了神色,小心问道:“娘子不是安顿在吴王宫,难道有何不便之处?”
“不瞒大奶奶,原本妾身也是对周王殿下和赵副使心怀感激,怎知公审时……妾身才恍悟外子一案竟然有如此复杂的隐情,妾身是妇道人家,又突然遇到这样的劫祸,家里失了主心骨,哪有本事勘破人心险恶?妾身现今是真不知究竟钱柏坡是幕后指使,抑或周王殿下……但妾身唯只信得过孟公,尚书公乃外子师长,是万万不会加害外子的,故而妾身想来想去,只能是请贵府收容一阵儿,让妾身留在南京等候皇上圣裁。”殷氏牢记春归的叮嘱,当说这番话时试探的态度更多,尤其“只信得过孟公”一个短句时,连眼神都有些飘忽。
林氏心中暗暗冷笑,再看元姑娘,见这女孩儿也不像过去一样与自家女儿亲密无间了,垂着头红着眼眶,闷不吭声的模样竟更像抗拒的情态。
她没急着答复,仍是说安慰的话,却借了个由头“失陪”一阵儿,转身把殷氏的来意禀报给了正等消息的孟治父子。
“殷氏根本就不信任咱们,连她都装不像,更何况她家那丫头了,元亥死前必定是把那话说给了殷氏,她这回登门是不怀好意。”林氏十分斩钉截铁,她有这样的自信,绝不会被殷氏的装模作样所蒙蔽。
所以林氏认为:“她要借住,就容她借住也罢,就她一个妇道人家,再加上个小丫头片子,难道还怕她真能无中生有造谣陷谤!”
这话把孟治都说得老脸一红,着实有些奇异林氏的“冠冕堂皇”了,林氏明明知道元时静的死和孟家有关,也明明知道孟家没有那样的清白无辜,怎么还说得出无中生有造谣陷谤的话?
但孟治俨然不会在这时纠正林氏的态度,他也只能摁捺住懊恼与尴尬。
“时静的遗孀是何态度不要紧,而今关键是殿下和迳勿是何态度。”孟治可没有林氏的信心十足,他觉得自己心慌气促就快受不住这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