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今曰我兄弟三人获益匪浅啊。”华晨站起来笑呵呵地说道。
周毅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还好他们出的是自己看过的,否则的话自己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你言重了,科举并不是写诗作对那么简单,不过还是希望能够借你吉言。”
三人带着满足离开,周毅擦了一把后背的冷汗,自言自语地说道:“还好我基本功扎实啊。不过貌似穿越之后记忆力真的是变好了,只要是上辈子看过的,似乎一想就能够想起来呢。”
当然,不管周毅如何,只说那早中晚三兄弟,走出大观茶坊的时候,依旧对周毅的才学赞不绝口,华晨说道:“两位弟弟,今曰咱们终于能够和周公子切磋,实乃幸事,并且证明了檄文之中对周公子的污蔑纯属是子虚乌有,我看不如咱们也写上一篇文章,让全天下人都知道,周公子的真实面目。”
其他两人一致同意,于是,又过了一天的时间,一篇和《游慈姥山》一样为周毅大吹法螺的文章出现了,上面详细记录了在周毅的书房之中四个人对对子的情景,所对对子全部罗列出来。再加上是三人联名所述,可信度比那篇檄文似乎要高上不少,因为那檄文中只在后面写了董方奎三个字而已。
当这些文章全部摆在周毅的面前的时候,他哭笑不得,这都算是怎么回事啊,难道还嫌弃自己的麻烦不够吗?《游慈姥山》已经让那么多人像要来讨教了,现如今再加上他们三兄弟的添油加醋,周毅很担心自己家的门槛会不会被直接踩烂。
不行,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等着别人上门来,那估计会被烦死,倒不如主动出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本事。
周毅在心里面这样对自己说,既然低调不了,那就高调,高到让人难以企及,只有这样,才会让大家心服口服。
想起刚才三兄弟出的对子都和三国有关系,周毅眼前一亮,自己为何不讲《三国演义》写出来?
说干就干,从书柜里翻出《三国志》来,他拿出笔墨纸砚,滴水磨墨,用毛笔开始在白纸上写下:“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对于并不习惯毛笔的周毅来说,稍微写几个字陶冶情艹还行,要长篇大论,那可真是痛苦的差事,唯一让他感觉到欣慰的是,他继承了之前那个周毅的些许造诣,写的蝇头小楷十分工整。
一直写到晌午,看着旁边叠起来一个手指头高度的纸张,周毅不由得笑了笑:“一张纸也就几十个字,看来汗牛充栋都抵不过一本《新华字典》啊。更别说什么学富五车了,一卷竹简还抵不过这几张薄纸。”
“哥,你在里面么?”外面响起了周敏的声音。
周毅扯过一本书将自己写的东西盖上,道:“进来吧。”
原来是周敏来叫他吃饭了。
“哥,你在做什么?我记得你以前可对读书没这么多耐心的。看一个时辰的书可是要出去好几回呢。”周敏将东西放下,说道。
周毅朝饭菜努了努嘴,回答道:“这不是没办法嘛?马上就要开始了,若是没这耐心下个月怎么办?其实人都是逼出来的。”
吃了饭,周毅又回到书房里,开始又开始动笔写。
接连十天的时间,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桌子上已经摆满了他写的东西。在这期间,许许多多慕名前来讨教的人,周毅都拒不接待,这让有心人抓到了把柄,开始说他恃才傲物,自恃清高……
不过这些对于周毅来说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因为他相信,和别人打嘴仗自己是赢不了的,毕竟自己只是一个人,而想要将自己拉下来的人却多不胜数。所以,面对这些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提高自己,高到他们想打都打不到,那自己就赢了,没有必要现在站出去和他们胡扯。
终于,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三国演义》的前面二十回已经整整齐齐码放在了周毅的书桌上,周毅不由得开心起来,自言自语地说:“存稿够了,该发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