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章月光下的惨叫
建筑业第四个优势,是一个潜在的优势,也即建筑业与其他传统产业不一样,很多传统产业,都只能称之为“夕阳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产业迅速萎缩;但建筑业虽然看起来像传统产业,不过却是真正的朝阳产业。在后世,华夏有无数的产业,但真要说得上规模第一(因为人口关系,华夏在所有行业都应该称得上规模第一)、技术领先的产业的话,惟有建筑业罢了,当时,华夏的桥梁、道路施工技术及设备,绝对领先于世界。无他耳,惟工程大而多也。
此外,建筑业从他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没遭到过政府产业政策的打压,而且一直是鼓励发展的;建筑业还是一个颇有弹性的行业,生意好时,企业规模可达万人,生意不好时,将万人农民工辞退就行,没任何其他负担,即便到了21世纪,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也不知道“五险一金”是什么东东。原因在于,建筑行业是实行的项目制,这个项目上马,需要人,立即打电话招,这个项目做完了,暂时没项目,企业也不可能把工人养着。
建筑行业,对于企业发展是项目制,但对于普通工人呢,他们的工资其实是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就是按天算,做技术工,譬如钢筋工一天多少钱,做小工譬如翻砂工一天多少钱。做一天算一天,每月一结。当然,老板不给员工发工资也会……后世“拖欠农民工工资”成了典型的社会问题。
杨家拿下合同后,区革委只给了5000块钱前期启动资金,这笔启动资金,还是看在杨夏的面子上,由谢德富担保拿下来的。否则,杨家就只得按工程进度,做多少活儿领多少钱。
拿到钱,当家的大伯就决定买4辆胶皮大车,6辆架架车,凑够10运输车辆,其他的钱,则先存着,做为工程的生活以及前期工资支付。
但是,杨夏立即反对道。杨夏的建议是,直接买2辆12马力的手扶拖拉机,每辆才2200元左右,拖拉机标准运载量是1吨,但实际上可以运输2吨,如果道路条件好还可更多,与胶皮大车相比,拖拉机的速度是其4倍;虽然名义上胶皮大车可以拉1吨重量,但那是在北方路况较好的情况下,像南蜀这种泥泞的乡村道,路况稍为差一些,一头牛极有可能拉不动。
如果用架架车运输,每辆架架车最多运输200公斤,而到了上坡的路段,就得至少3人使力才能上坡,速度慢,效率低,如果硬算账,根本算不过来。
这个建议,杨夏说服家人非常简单,那就是算账,看采用哪种方式更赚钱。
算账的结果是,如果买两辆12马力的手扶拖拉机,工程结束时,不但这2台拖拉机是杨家的私产,此外还要节省2台买拖拉机的钱,意思是,买拖拉机的决定,不但杨家最后会拥有2台拖拉机,还会在工资成本上少支付4400元。
最重要的是,有了拖拉机,工程时间上才有保证。
杨夏鼓励和坚持买拖拉机,正是后世建筑业的发展方向。那些草台班子,譬如自己二哥就是那样,成为所谓的“亿万富翁”也就到顶了,而惟有那些重视设备设入,重视技术积累的企业,才最终走向了华夏,走向了世界。
但这些话却无法说服自己的家人,因为他们想不到那么远,他们在乎的,是眼前这个项目能够顺利完工,进而从区上拿到该属于自己的钱。
事实上,没有谢德富的帮忙,预先支付5000块钱,杨夏也不可能动员家里买拖拉机,因为家里根本就不可能有买拖拉机的钱。不要说杨家没有,就是蔡家湾所有的村民将全部的现金凑出来,也不可能买得起1台拖拉机。
如果没有拖拉机,这个项目就如此前杨夏计算的一样,也可以赚钱,但却会少赚2台拖拉机和4000块现金,也即,两台拖拉机算是“设备投入”,而这个投入只在一个项目中不但可以回本,还可以再赚一个投入。如果不考虚设备折旧的话,这种投入与产出的比是1:2。
……
重生的半年来,杨夏对自己是满意的,所以他一边做着自己的事,一边在等着来自高层的爆炸性的消息。
但是,杨夏不若事不生事,不等于别人也不若事不生事。这天晚上,杨夏刚刚锻炼完毕,高79级4班张勇带着一群赤泉街上的“街娃”带着兵器就将杨夏堵在了学校运动场上。
这是杨夏与张勇第一次正式见面。
此前,易家“五龙”易得龙虽然说出了是张勇叫他带人来堵杨夏的,但杨夏下来后并没有找张勇,也没告诉学校,在杨夏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