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李氏这精神的模样,莫名让柳思辰想起柳河最后活着的那一年,原本对三房没有好印象的她,这一刻发现自己也与当年不同了。
当年的那些事,不是她不计较了,而是已经没有了这个必要。
或许托付了这一件事,她能活着有个希望,于是柳思辰应下,“好,寻到了就给你传信回来。”
果然李氏得了这一句话,眼泪刷的一下落下,连忙道谢。
只是她这模样,不知道还能不能等到信。
马车离开,李氏站在村口一直望着不舍离开,就好像她的一双女儿马上就要回来了一样。
柳思辰是真正意义上的出远门,以前有符辰在时,她什么也不必想,更无须辨别方向。
而且翻山越岭的,她的脚都不必沾地的,比走官道不知快了多少。
如今坐着马车,却是一天天的往前走,走了将近快两月,终于快到南朝京都玄阳城。
还有三四日的路程,柳思辰只觉得全身发软,便想着在下一座城池里先休息一日再出发。
倒是小团子,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热热闹闹,果然孩子的适应能力比她强。
坐马车辛苦了,小团子就坐在舅舅的怀里骑马去。
莫看六岁半的孩子还小,这时代特别容易催熟小孩子,不知什么时候,小团子不怕马的。
或许是基因的强大,像她的父亲一样厉害。
柳思辰看向外头玩闹的小团子,摇了摇头,她接着研究小篆体记载的古书,这古书的一些大道理还真是别具一格。
只是这样的好书为何难以流传于世,还有这小篆体,写起来也极好看,现如今却是不盛行了。
柳思辰正看得入迷,前头官道上传来马蹄声。
在路边扎营的众人都朝官道上看去,柳思辰也挑开了车帘,就见官道上来了几人,一辆马车,外头护卫只得两人,看着恐怕也是赴京赶考的读书人。
马车里有人看到这边有人扎营,于是也停了下来。
对方显然看到了柳士原,一看就知道是赴京赶考的同年,立即下车前来交谈。
原来马车里坐着两人,这两人原本是独自赶考的,在半途遇上,一起合计着租了辆马车,请了两名镖师相随,也好能平安到京城。
其中一位读书郎来自建宁府,叫冯海,今年十八岁,三年前乡试中举,家中很富饶,早几年家中行商,在当地有些名望,唯独没有出过读书郎。
于是到了他这一辈,出了他一个年纪轻轻就中举的天才神童,一时间在当地颇为出名。
此人性格开朗,好结交朋友,出手也阔气,才见到柳士原,便能说到一起。
而冯海旁边的读书郎却显得性格内向些,叫吴昊,来自顺庆府,寒门出身,今年二十有五,这是他第二赴京赶考,若是这一次不成,他大概就要放弃了。
若是不再参加科举试,吴昊大概会留在当地,捐个小官做做,或许成为地方教谕,便是这么平庸一生过下去了。
柳士原将姐姐给他做的米浆拿出来招待,在这外头风餐露宿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