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起来,甚至花生也开始出现期货了。
这种逐渐改变的经济基础,使得天津府尹认识到贸易的巨大价值。加上本身天津也压根不是个好的农业府,纯粹是因为漕米海运而兴起的,本质上也就是个类似于淮安那样的商业城市。
天津府尹想要当好,就不得不去了解这些东西。
而了解的多了,也就不可能拍脑袋拍出来个直接全面禁止草帽编织业这样的想法。
不想禁止。
买不买的权力、加关税的权力,还在别人手里。
这咋整?
答案也就呼之欲出。
提醒朝廷,应该继续扩大海军,保持海上优势,否则将来可能出大乱子。
这是天津府尹的危机意识。
皇帝对这封奏章颇为满意,批了个有出息、有见地。
但心里对这件事,还是有些难言滋味的视角。
心想本朝的百姓怎么就穷成了这样?要说丝、茶、瓷大量出口也就罢了。
可欧洲是种麦子又不是种水稻的地方,麦秆编织的东西,居然能在漂洋过海之后,比欧洲本地编织的还便宜,且有不错的利润?
他倒是听刘钰说过,美洲金银、物价革命的事。
但麦秆实在是太常见、太寻常、甚至太卑贱了,这玩意居然也能漂洋过海去卖钱,着实是把皇帝有点惊到了。
看过天津府尹的这封奏折之后,皇帝又拿起来另一封关于危机感的奏折。
这是一封来自南洋的奏折。
事倒是也简单。
南洋海军在巡查过程中,抓到了一艘英国走私船。叫“Neptune”,翻译过来要是按希腊神话叫波塞冬,或者叫海神号。
这艘走私船上装着鸦片,船长手里拿着的是明古鲁副总督签署的执照,但又不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
审问之后,倒是可以确定,这船不是前往中国的,而且船上还有公司特别警告不准往中国贩卖鸦片的文书,以免再出事。
船是去往婆罗洲马辰的,那里之前就有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栈。
南洋这边,皇帝派去的负责香料贸易的,就上奏皇帝,说抓的英国的这艘海神号,该怎么处置?
东印度公司不承认这是他们的船,只是说他们签署了执照,允许他们去往明古鲁贸易。
审问之后也确实没证据,说这艘船上的鸦片还是往大顺国内卖的。
英国东印度公的明古鲁总督,希望大顺方面保护英国公民的合法财产。
因为英国承认,大顺取代荷兰人对南洋的占领。
但“只要没有中国旗帜飘扬的地方,即可视为自由的航线和中立港口。”
大顺这边虽然在南洋肯定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想法,但是借助对朝贡国的控制,严禁各国私下里与别人交易。
然而明古鲁就卡在南洋里面,时不时就弄一些走私船。
这些走私船也确实不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有时候会是南洋小国、酋长的、私商的。
防不胜防。
奏折上,说完这些情况后,就说希望朝廷能够早做决定,直接把南洋其余西洋国家的领地都收回来吧。
早点开战。
否则这种走私,真的是防不住。
而且也没法弄得太僵。
大顺现在垄断着南洋的特产贸易,而垄断就必然产生走私。
抓又没法抓,抓不绝。
以至于奏折上明确说道:“任何一艘不经本朝允许而在南洋购买货物卖往西洋的走私船,都像是把手深入本朝的褡裢里偷东西一样。每一艘走私船,都是本朝海外贸易的损失。”
“鉴于此,朝廷应该早做准备,至少将明古鲁的英国人赶走。也应该将南洋所有的西洋殖民地都驱赶走,否则,这种由西洋人据点为中转的走私贸易,是很难杜绝的。”
“臣以为,应该继续扩充海军,彻底解决南洋问题。否则每年被他们偷走的特产,至少价值百万两白银。”
“若治标,则需增巡航舰20艘。”
“若治本,则应早日开战。”
南洋这边的奏折,除了关于走私问题和建议继续扩军开战的问题外,还有个问题,就是希望朝廷派出前往土耳其的使团。
“本朝商贾找到了新的商机,有印度商人在南洋,给本朝商贾提供了新的商机。土耳其人喜欢纯白色的棉布做夏装,但英国人于那边搞鬼。南洋这边派出的商船,前往穆哈和吉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那里对英国人只征收3%的关税,而对我们则征收12%。在吉达港,麦加的节度使,更是征收了18%的高税。使得本朝商贾的货物难以售卖。怀疑英人向麦加节度使行贿,但英人在那盘踞已久,本朝商贾欲也行贿却不得门路……”
“是以,恳请朝廷派出前往土耳其的使团,商谈关税诸事。”
“本朝商贾与英东印度公司矛盾日多,朝廷应早做打算,一方面着手协商谈判,一方面亦当着手准备战争……”
类似于天津府尹和南洋问题的奏折,还有不少,基本上都是开眼看世界派对大顺海外贸易额持续增加的危机意识。
这种危机感倒不是救亡图存的那种危机,而是纯粹觉得,要么大顺当初就别扩大海外贸易;要么大顺就得一路走到底,早做战争打算。
现在的情况,一旦欧洲那边断绝和大顺的贸易,大顺的外贸向的产业至少得死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