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六七章 恶龙残影(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死人不一定比活人有用,关键还是得看死的是什么人。

    比如后世历史题里表达江南工商业发展的题目,常见这么一句话:

    里中多布局,局中多雇染匠、砑匠,皆江宁人,往来成群。

    到此戛然而止。

    只看这半句,体现了工商业发展,人口的流动,雇佣制在江南的普及。

    但如果把后面的半句全文也写上,这就是个恐怖故事了。

    扰害闾里,民受其累,积愤不可遏,纠众敛巨资,闭里门小栅,设计愤杀,死者数百人。

    就是上海那边雇佣了一些南京人打工,本地人和外地人的矛盾日增,本地人一合计,把里门一堵、水栅一关,多半是用堵门放火闷烧之类的手段,直接屠了数百人。

    这在历史上连个响都算不上。

    因为死的是外地的底层雇工,如同每年灾荒死的、村子争田械斗死的、水灾海潮死的,几万十几万总是有的,然而根本没人在意。

    一个小小的秀才被人打死,其实也不是啥大事。

    但事情大不大,关键在于有没有人希望这件事变大。

    扬州的盐商们在整个扬州府,是最有实力的一批人。他们是想把这件事闹大的。

    而能科举考中生员秀才的,显然也是扬州府里最容易组织起来的一群人。

    盐商资助书院、豢养文人。

    书院回馈盐商。

    这一套体系已经玩了二三百年了,从前朝嘉靖年间的梅花书院开始,整个扬州府由盐商资助的书院数不胜数。

    广陵书院、邗阳书院、安石书院、明道书院、乐怡书院、珠湖书院、画川书院、文正书院、昭阳书院、明性书院等等等等……

    这些书院能够支撑,很多都是靠盐商的资助,还在书院里设置了膏火银,可以资助那些穷苦一点的孩子让他们能够安心读书。

    书院的掌院,束脩就400两银子,还有薪柴米面银600两。

    穷学生也可以通过进入书院,获得盐商们的资助奖励,每个月也能领到个一二两银子。

    至于说,盐商的钱是哪来的……

    这么论就没意思了,爹妈是贪污犯,也不妨碍子女觉得爹妈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之类。

    总归,扬州凭借漕运、盐业这两项产业,催生出了非常精致的旧文化。

    但这些旧文化……怎么说呢,如果有一天国家强盛、百姓安康了,翻出来或许还是很有意义的;可就现在而言,眼看着英国那边都要自己独立搞出来蒸汽机了,马上就要进行人类齐心协力测绘金星凌日测算日地距离了,这些人窝在书院里搞得这些东西,真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不管怎么样,旧文化也是文化,甚至于他们才是正统的读书人,而学新学的那批才是边缘人。

    凭借文会、社团等,很容易就把这些闲着没事干的生员组织起来。

    这些组织起来的生员心里其实早就对刘钰颇多不满了,而盐政改革又是刘钰背后催动,这件事可谓是让这些扬州生员积攒了许久的怨气,终于有机会发泄一下了。

    刘钰在扬州这边的名声,很不好。

    他在苏南进行的改革,直接打断了扬州的两条腿。

    漕运被废,海运兴起,扬州的位置过于尴尬。

    淮北兴盐、淮南兴垦,扬州的位置更加尴尬。

    扬州文化的兴盛,源于盐商从全国吸血,所谓的繁荣几乎全都是围绕着盐商在转圈。

    工商业……倒是听说过松江布、南京布、湖丝。

    扬州则是菜系,瘦马。

    应该说,这是一个标准的“服务业”城市。

    这和大顺开放还是封闭没啥关系,这种纯粹服务业兴起的城市,指望他们去研究工商业发展这些东西,也确实不现实。

    海运要发展,扬州就要衰败;扬州保持兴盛,海运就无法发展。

    等着废运河事件一出,在刘钰看来,废弃大运河,发展海运,怎么看都是好事。

    站在稍微宏大一点点的视角来看,运河不废,连黄河、淮河都没法治理,应该被废。

    但在扬州这边的视角看来,这算什么?

    这是苏南抢夺他们的财富,让漕运不走运河,而是走海运,这等于是直接让扬州这个原本“南北交汇”的位置变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无关痛痒的存在。

    再加上淮南复垦、淮北兴盐,这又等于是让扬州连盐业这个产业都要拱手让出去。

    问题是,松江府如果没有了海运,至少还有出名了棉纺织业。

    而扬州府是一个依托服务业而发达的城市,类似于巴达维亚、澳门那样的中转港地位,一旦改变了商业路线,必然会面临诸多问题。

    都说扬州风华,可扬州到底有什么出名的工商业呢?服务业算不算工商业呢?

    所谓【扬州盐务竞尚奢丽,一婚嫁丧葬、堂室饮食,衣服舆马、动辄费十万】,很多人生计,或者说这种畸形的繁华,都是围绕着盐商的消费而进行的。

    现在盐政改革还没有完全决定废止淮南盐,但扬州的衰败已经露出了迹象。

    从大顺放弃大运河之后,扬州这个运河与长江、北方与江南交汇的战略要冲地位,一下子没有了。

    便是长江南边的货物,也更愿意在镇江周转,然后沿江而下去松江府。再由那里或是北上、或是南下。

    这是现在肉眼可见的衰落,很多本地人是这能感受到的。

    一些原本因为漕运和南北货物交汇而兴盛的商业、店铺等,现在也是萧条半死,或者关门大吉了。

    然而在这种衰败之前,扬州又过于富庶。

    文化昌盛,盐商投资书院等,使得这里又是一个文化中心。而文化中心是需要钱来支撑的,一旦钱没了,那么后遗症也就出现了。

    比如,大量的读书人、生员数量。

    其实,这人数,是远超没有运河枢纽和盐业中心这两个地位的扬州所能容纳的极限的。

    很多生员的生活水平,确确实实因为运河被废而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不只是百万漕工,贸易路线一旦改变,所波及的、牵扯的人群是极大的。漕工只是直接受了影响,那那些在运河旁边开店铺的、开旅店的、开饭店的,难道不受影响吗?

    按说,按照生员传统,要是真的不满的话,可以写卷堂文,诉说自己的意见。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