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战机在起飞准备过程中相互干扰,左侧的一号弹射器稍稍靠前,右侧的二号弹射器略微靠后,两者的弹射间隔通常为半分钟,将11架烈风全部弹射出去只需要不到十分钟时间,也就是说,装备轨道弹射器和“烈风”舰载机的日军航母,作战效力要较那些采用传统滑行起飞方式并装备零式战斗机的航母大为提升。这种改变并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研究机构灵光一现的功劳,而是受益于日本海军自1942年开始实施的“鹰计划”。那一年,日本海军航空兵与苏俄航空部队在彼得大帝湾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双方都宣称自己是战役的胜利者,事实上双方都付出了非常沉重的损失。此役过后,日本海军制定并开始实施“鹰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研发并装备现役舰载机的后续型号,同时对舰载机飞行员精英式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整,放低海军飞行员的筛选门槛,对入门的海军飞行员实施分段式的训练,大幅度扩充海军飞行员数量,而最为精锐的飞行员依然优先选送舰载战斗机部队,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海军航空兵的战力。
至1946年,“鹰计划”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烈风、流星等新式舰载机陆续装备海军,而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合格飞行员也从4年前的7600名增加到了14900名,其中舰载机飞行员7300名;在役作的战飞机从4850架增加到了9000架,其中舰载机4100架。凭借鹰计划的实施,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实力整整扩充了一倍,而在这四年间,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非但没有保持30年代中后期的高速发展,反而因为苏俄的牵制、国联的制裁以及占领区民众的抵抗破坏停滞不前……
三十多架“烈风”顺利起飞并按部署展开之后,栗田的紧张情绪终于得到了些许缓解。这种新式舰载机被日本海军高层视为克敌制胜的秘宝,不止是因为它们飞得比零战快,火力比零战强,而是因为它们充分汲取了二次大战及日苏战争的经验教训,其设计融合了自封闭油箱、装甲座舱、防弹玻璃、液压起落架、机械增压器等几乎所有的先进元素,是日本首款搭载机载电侦设备的战斗机,并可搭载75毫米空空火箭弹升空作战。凭借18缸风冷星形发动机提供的强劲动力,它们在6000米高空的最大速度达到630公里每小时,实用升限达到10900米,而且拥有不逊于零式战斗机的机动性能可以说“烈风”的强悍充分体现了日本航空和军事科技追赶世界顶尖水平的成果,而且在第二次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每一名驾驶“烈风”的飞行员都是日本海军精英中的精英、王牌中的王牌。当然了,这样一支精锐的航空部队,组建和维护的投入远远大于普通航空部队,加之发动机供应速度跟不上计划,“烈风”正式投产14个月,产量仅为960架,远不及美军“地狱猫”同期2600架的产量。
向东侦察的“烈风”,在起飞后的第44分钟侦测到大批美军战机朝着清水光美的第2战队猛扑过去。日军飞行员毫不迟疑地联络了母舰,然后召集友邻战机前去偷袭美军轰炸机。可惜美军战机同样装备了机载雷达,这些“烈风”未能偷袭得手,不过在与十数架“野猫”及“地狱猫”的遭遇战中,日军飞行员取得了1比4的战术性胜利,一洗前几天日军航空兵在菲律宾海域惨败给对手的耻辱。
趁着“烈风”返航的机会,美军战机进行了远距离的盯梢跟踪。这一次,因为日军的机载雷达较美军落后了不少,先期出动的“烈风”飞行员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迷踪步根本没有发挥作用,他们带着胜利的喜悦返航时,也将母舰的行踪暴露给了对手,这使得他们和战友们不得不在后面的战斗中拼死阻挡美军战机潮水般的冲击。
得到栗田舰队的敌袭警示,清水光美的第2战队有十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在全体官兵特别是机勤人员的努力下,“和泉”号在美军战机抵达之前放飞了全部舰载战斗机,零战飞行员们也拿出了值得称道的勇气和技术,但双方的数量差距实在太大了。风雨之中,“和泉”号和它的护航舰艇在近两百架美军舰载机的猛烈攻击下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数千日军官兵真真切切地感受着弱势一方在战场上的无助与哀伤,而且他们期盼的支援直到战斗结束也没有到来栗田命令他的一部分舰载战斗机循着美军战机的返航路线搜寻敌方航母,其余舰载战斗机引领并掩护轰炸机前去攻击敌方航母,没有哪怕一架“烈风”被派去救援清水战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