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伯人都已经吓破了胆,根本没有负隅顽抗的信心跟勇气。
犹太阵营这边,在雷霍沃特赢得一场大胜的联合作战部队,士气占据了绝对上风。经过先前的火力侦察,他们知道城内还有阿拉伯人的炮兵,所以还未靠近拉姆拉,二十多辆战车和五百多名步兵便在公路两侧的旷野中散开,继而缓慢地朝着拉姆拉城推进。
这个时候,一辆半履带构造的装甲指挥车径直开上两名侦察员呆过的沙丘,然后停了下来。库尔特-迈尔戴着他钟爱的德式短檐帽,黑风衣、黑手套、黑皮靴,意气风发地眺望着古朴老旧的拉姆拉城。籍由望远镜放大的视野中,城外阵地不见一个人影,想必守城的阿拉伯士兵正躲在尚未完成的堑壕里瑟瑟发抖。至于战俘们口中的那个阿拉伯近卫骑兵营,或许匿于城中,等待恰当的时机放手一搏,或许无心恋战,早就已经逃之夭夭了。
若是不惜代价展开强攻,眼前这些战车跟步兵是有能力扫清拉姆拉城外的阿拉伯守军,但城内的阿拉伯炮兵很可能让他们蒙受较大损失,包括毁伤部分战车,这显然是迈尔不愿意看到的。“维京”营第1装甲连和犹太“飞行军”一部之所以在这荒野中摆出进攻阵势,只不过是在吸引对手的注意力,使第2、第3装甲连的侧翼迂回攻击达到一定的突然性。
果不其然,拉姆拉的阿拉伯守军紧盯着从南面逼近的敌军,城内不久便响起了隆隆炮声。重磅炮弹尖啸着落在犹太人及其外援组成的联合作战部队前方,在那荒野中轰起大团尘沙。行进中的战车纷纷停了下来,只见它们调整炮塔,昂起炮口,然后纷纷开火。在使用榴弹的情况下,“凯尔特骑士”h型战车的火炮可以攻击10公里以外的目标,其绝对射程稍逊于阿拉伯近卫炮兵师装备的老式榴弹炮,但在守军炮火射程之外轰击城外防御阵地是绰绰有余的。
在朝守军阵地砸了几轮榴弹之后,“维京”营第1装甲战斗连的战车开始投射烟雾弹,白色的烟雾遂在拉姆拉城南阵地上弥散缭绕,以此干扰阿拉伯炮兵的观瞄。阿拉伯人以为这是对手减少攻击伤亡的手段,又隐隐听到战车运行的轰响声传来,因而卯足了劲继续实施阻拦射击,殊不知敌方的战车和步兵依然呆在他们的火炮射程之外等待攻击号令。
没过多久,拉姆拉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都出现了滚滚尘烟——按照此前确定的作战计划,“维京”营第2和第3装甲连将在第1装甲连跟守军交火后全速杀向拉姆拉城东和城西,且各有两百多名乘车机动的犹太“飞行军”士兵协同作战。不过,这一严丝合缝的计划存在一个糟糕的隐患,那就是犹太人的航空部队无法为他们的地面部队提供充足的掩护,且不说他们的美制战机数量太少,即便是一对一的较量,他们的飞行员也很难在同样装备美制战机的阿拉伯王国空军面前占到便宜——由于绝大多数阿拉伯人现代文化层次较低,将他们培养成为合格飞行员的代价远大于直接聘请外国飞行员,阿拉伯王国政府军常年雇佣美意等*队的退役飞行员,这些人当中不乏参加过战争的好手,对付那些飞行时间才短短几个月的犹太飞行员简直易如反掌。
所幸的是,阿拉伯王国的军用机场大多修建于首府周边及波斯湾沿岸地区,中部和西北部机场较少,空军部队及所属后勤补给单位的远距离调动耗时较长,再加上对犹太武装力量的轻视,此时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飞行中队,而且跟地面部队的协同配合十分生疏。当四架美制马丁b-10轰炸机出现在拉姆拉上空时,“维京”营第2装甲战斗连的“凯尔特骑士”和第3装甲突击连的“爱尔兰豹”已以无可阻挡的气势冲破了阿拉伯守军在城东和城西的脆弱防御,这些战车穿城而过,朝着部署在城中和城北的阿拉伯炮兵阵地杀去。在这样的战况下,阿拉伯王国空军的轰炸机根本帮不上什么忙,四架马丁b-10在城区上空徒劳地盘旋着,到最后只好将炸弹砸向在城南实施佯攻的犹太联军身上,炸死炸伤犹太“飞行军”十数人,炸伤爱尔兰外籍兵团“维京”营所属战车一辆,如此而已……
经过不到半个小时的争夺,犹太联军以压倒性的优势攻占拉姆拉,从阿拉伯王国政府军手里缴获了11门105毫米榴弹炮、5门150毫米榴弹炮以及数千发未及使用的炮弹,这些战利品旋即被犹太武装拖回特拉维夫。此一战,“中东第一雄师”威名扫地,不甘失利的阿拉伯王国一面指责新联合王国违反中立法出兵干涉本国事务,向国联提出的干预和惩处请求,一面调动兵马,调整部署,试图用一场胜利来洗刷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