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安邑及盐池名义上还臣服于晋国大宗,虢国此次出击晋国小宗名义上还是为了扶持晋国大宗,还没拉下脸直接抢掠安邑,当然安邑大夫狐会识相给了包括虢国在内的各国联军“优惠价”也是重要原因。
有了这批盐,郭猛从第一日的围猎开始便派人将猎物用盐腌制起来;只是猎杀的猎物过多,终究有携带的盐巴用完的时候,于是当后勤官吏告之郭猛,随军所带盐巴即将用尽时,郭猛当即选择赶紧撤军。
——这个时代蛋白质过于珍贵,可不能白白腐败浪费了。
而围猎队解散后,郭猛也就由着国人各自归家,却并未在短期内再度组织围猎队伍,毕竟野猪大部已经猎杀,其余漏网之鱼当不会再有太大破坏力;而且秋天既已到来,秋收也便不远了,再如此劳师动众出动,耗费国人过多体力,势必影响接下来的秋收进度,需知秋收日子就这么几天,错过了时间,成熟的黍粒和麦粒可是要掉落地面烂掉,届时肯定不好收拾。
……
“公子居然亲自下地割麦?”
“虢国公室纹章就在那儿,岂会有假?”
与往年秋收不同的是,以往的秋收瑕邑大夫并不会亲自下地,顶多到农田边上走上一圈已示重视后便打道回府。
而今年的秋收,瑕邑国人看到了一个从未见识过的稀罕事——封君公子猛(郭猛)居然亲自下地割麦,而且并不是象征性的割了两把麦子就走,而是弯着腰跟着国人们连着割了三天麦子。
虽然传言这位公子并不会抓镰刀,甚至很快双手都被麦秆磨伤生起水泡,但是就凭这位公子肯弯腰跟着国人们一块割麦子,瑕邑多数国人对这位公子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而当事人郭猛此刻已经觉得腰肿滞难言,以往留在瑕邑之日喜于与槐子滚床单;这几日全无兴致,回到封君府上倒在床上便是呼呼大睡,据说槐子没少踹他,但是皆如死猪般,压根踢不醒。
“公子亲自下地割麦,闻所未闻。”
与瑕邑国人感动莫名不同,郭猛亲自下地连着割了数日麦子的事情传到虢国国都后,却是一面倒的批评之声。
不管是虢公忌父还是列位重臣,皆认为郭猛亲自下地从事“小人”之活,乃是自失身份,有辱公室名声;虢公忌父更是派出使者,警告郭猛若是再如此肆意妄为,便会收回其封地。
果然这种威胁有效的多,郭猛在连着割了十日麦子后,本已劳累不堪,虽然割麦技术大有精进,但是借着便宜老爹的斥责,郭猛终于开心地丢下镰刀,装作愤愤之色。
“民以食为天,亲自下地收麦正是敬重上苍和祖宗之所为,何以如此反对?”
……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郭猛亲自下地割麦的事情很快被传到周边诸侯国,成为诸位国君和贵族们茶余饭后的笑谈,甚至有传言周王室的采风官吏准备将其纳入《诗经》的《国风》之中予以讥刺。
虢公忌父对此自然更是暴跳如雷,但是探子们以及在西面芮国梁国安插的间谍皆回报狄戎正蠢蠢欲动,考虑郭猛对函谷关和潼关守军有巨大影响力,为避免临阵换将带来虢国西线边境全线动摇,虢公忌父只能按捺住怒火,仅仅再度派出使者将郭猛斥责一番,罚郭猛来年提供更多贡品,便轻轻揭过此事。
而郭猛虽然不得不暂时停止亲自割麦,却依旧每日到农田巡视,及时处理国人在田间的纷争,仍旧跟国人们在田中打成一片,让国人普遍感觉公子猛(郭猛)平易近人,多喜欢与郭猛闲聊。
而在这一声声的闲聊中,郭猛惊喜的发现自己的寿命也在缓慢而坚定的增长着。
“或许是【国泰民安】的技能启动了吧?”
……
尽管郭猛提供了分期贷款制度,为国人垫支不少,不过放眼望去,仍然有过半国人手头仍是木制和石制工具,自然收割效率上不来。
好在大量狄戎俘虏奴隶也加入了秋收,虽然起初动作并不规范,收割麦子的速度极慢,不过“积分制”的作用开始显现,不过数日后,狄戎俘虏奴隶们的收割效率迅速提升。
最终瑕邑花了十三日,总算将瑕邑和函谷关东西关外的黍和小麦尽数归仓。
而就在整个瑕邑刚完成收割,郭猛和瑕邑国人才得以歇息两日,便得知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
“竟有商人组织国人去邻国割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