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东辽国,国师姜偃,自闻王氏笑声,六神不宁,夜不能寐,后又有探马来报,中原盛传小儿歌谣,听其词语,上下推算,略知其一二。
启奏辽王曰:“报大王,中原传白衣童谣,臣占知,龙凤山,已现将星,若无速遣,大将除之。它日羽翼丰满,必成辽国大患,诛此孩儿,取中原如同反掌也。”
辽王惊曰:“果真有此小儿乎?”
姜偃曰:“臣不敢妄言,天下之事,皆系此一人也。若留此人,日后保王氏,安唐室,率军伐辽者,必此人也。”
辽王曰:“国师之见,何人前往,诛此小儿。”
姜偃曰:“为保事成,非大将不可,三元帅屯兵雁门关,况且路近,亦可速之。臣往辅其左右,可万全也。”
姬尧曰:“国师、元帅同往,孤心何忧,国师除祸患,活捉王氏来,祭吾大辽水土,以悦山河。”
姜偃携辽王之令,退出银殿,土遁前往,顷刻便至辽营。叶飞虎迎姜偃入帅帐,曰:“国师此来,有何指教也。”
姜偃出令牌,曰:“吾来传辽王旨意。龙凤山出将星,欲我东辽不利。元帅速移兵往龙凤山,除此祸患也。”
叶飞虎问言笑,曰:“一小儿,何需携重兵矣,杀鸡焉用牛刀,遣一小将便可成功也。国师多虑否?”
姜偃曰:“元帅有所不知矣,他日恐天下英雄,无有敌此子矣。帅速行,迟者恐有变。”遂叶飞虎,传令拔营,飞速行往龙凤山。
龙凤山位处唐朝、辽国、突厥、韦室四方交界处,无主之地也。
辽兵走十日,至龙凤山,东山脚下,自山道南入。
先锋官辛木率兵前行,山高林密,野兽遁走,崖藏美鸟,其声悦耳,其色悦目。
兵将观山景而行,未行数里,只见牛大青石,横卧路中,拦行军之路。
辛木命左右,搬石,数十名士卒尽力,青石纹丝未动,辛木怒退士卒,亲力试为,亦分毫不能动也。
是时山中,响女童歌声,犹如黄莺鸣诉,传出甚远,兵将疏耳倾听,正左右观之,自林中,一女童作歌而出。
歌曰:
峰回路转山间美,兵甲践踏草色污,速回,速回!
妄图此中过,胁生双翼飞飞看,莫逆为,莫逆为!
红莲绽放时,祈祷犹晚矣。
辛木闻声观之,一女童,年纪似十一二岁之间,面遮红纱,饰红罗衣,骑火焰驹而出。
观那火焰驹,前额有火印,头大身长,全身血红色,红光若现。
上挎南海鳄鱼鞍,右挂大刀,身长而刃宽,冷气环绕,名为鼎气刀,使北海寒铁精灵所炼化而成,劈落时有万斤之中,无坚不摧,天上兵器也。
女童正是薛红叶,奉师命下山来,退辽兵也。
正是:
阎罗降世收鬼怪,火烧红云起硝烟。
冷艳飘雪封山河,冰霜郁结落梅花。
火焰驹缓缓走来,刀刃托于山路,碰撞地面石籽,闪白光,响叮当。
马儿至路中停立,红叶斜坐雕鞍,冷眼观辛木,辛木惧不能视。
辛木曰:“是人,是妖,敢截大军去路。”
红叶不言,大眼睛默默观看众人。
中军叶飞虎,姜偃亦闻歌声,惊疑至军前。
叶飞虎观之,笑曰:“哪家小儿,截道戏耍,速报姓名”
红叶曰:“村野遇夫,沾污圣地,今日血祭龙凤山,视天下痴人。”
红叶右手掌开,手掌之中,现出一片红莲花瓣,随风飘落,复演化为莲花幻影,红光一闪,往辛木射去,残影自辛木,咽喉穿透而过,回转入红叶手掌,隐没不见。
辛木如同木桩自马鞍,倒地而亡。
红莲盛开花瓣舞,飘落飞絮现幻影。
瞬息功夫断素发,寒梅逢雪笑江月。
姜偃观之大惊曰:“吾遇煞星也。”
姜偃惶恐,滑落马鞍,弃叶飞虎,土遁而走。
叶飞虎见薛红叶,不知使何法术,杀辛木,怒曰:“妖童休狂。”
言毕,高举大斧,欲一斧斩薛红叶为两半,催马直奔红叶,至一丈之内,高举巨斧,直劈薛红叶,巨斧闪白光,落薛红叶头顶,薛红叶自马鞍,解鼎气刀,举头顶挡之,刀斧撞击,巨斧上弹半尺,叶飞虎手臂震痛,如击钢铁。
薛红叶立而不动,叶飞虎战马交错而出。
叶飞虎奔出五丈之外,调马复至,红叶右手掌再开,红莲花瓣复现,花辦飘落,红光一闪,自叶飞虎颈下,穿透而出。
叶飞虎铁塔一般,摔落战马而死。
辽兵败逃来后军,报辛竹曰:“大将军,大事不好,元帅,木将军,皆死妖童之手。”
辛竹疑之,至前军,见辛木,叶飞虎横死山道,薛红叶静坐马鞍,冷眼而视。
辛竹大怒,催马举刀,直奔薛红叶,薛红叶见辛竹来,起立于马鞍,双手握刀柄,待辛竹近身来,高举大刀,直劈辛竹面门。
鼎气刀白光如柱,聚引冷风,罩辛竹而下,辛竹惊之,抬刀挡之头顶,双刀碰撞,哐啷一声响,辛竹板门刀,断两半落地,鼎气刀余力未止,顺势而下,落盔甲,铁盔坏,头破之,劈两半,辛竹死,落战马,一气呵成。
辽军见之,呆立原地,不知所措。
红叶曰:“再犯者,片甲无回,皆诛之,速去。”
辽兵大惧,死命逃去,薛红叶入密林隐去。
前日叶飞虎欺薛南甚急,未料今日死于幼女之手,可谓因果循环也。
诗曰:
九天玄女道法高,奇门遁甲异术妙。
鼎气宝刀劈天下,一片花瓣绝黑虎。
三川幽芳造化美,九重珠峰鬼神工。
五色石中百鸟隐,江山如画龙凤藏。
且说姜偃甚恐,逃回辽国,见辽王。
辽王曰:“国师归之,如此急,祸患除否,元帅大军何在?”
姜偃曰:“未也,大军至龙凤山,山路遇煞星,罗衣女童。元帅同二将,皆命损那妖童刀下也。”
辽王怒曰:“何来,猖狂妖童,国之大帅,不敌一女童!大事何时可成矣。何人可使?往诛之。”
姜偃曰:“大王息怒,此妖童善奇法,非平常之女也。眼下不益,复出兵,征伐妖童,愚臣之见,中原不久,必生内乱,那时大王趁虚,偷袭长安,为上策也。”
姬尧曰:“祸患未除,孤心何安?”姜偃曰:大王莫虑,待我兵取长安,大王面南北背,天下已定,民心归服。童患自息之,况且兵甲,再入龙凤山,恐引来蒙古骑兵,此不利也,望大王熟计之。”
姬尧曰:“依国师所言。”
辽王亦惧,无意再犯龙凤山,多出探马,窥中原之势,待机而坐。
正是:
徒劳一役亡兵将,略窥天机以为能。
规划岂是变化快,人谋未必能胜天。
却说雁门关,守城兵见辽兵退走,进总兵府报之,曰:“辽兵北去,不知何故也。”
薛南疑之,出探马,观辽兵去意。探马过了,数十日而归,报曰:“不知何故,辽兵入龙凤山,其元帅,大将皆横尸,山间小路,闻一女童所杀,十万士卒,逃回辽国也。”
辽兵退去,雁门关之危已解。
薛南思前后之事,观今之朝堂,伤怀失意。自幼年起效忠唐室,到头来,家破人亡,何等凄凉也。
遂心计之,曰:唐王不明,吾不如还官职。
寻回红叶,问月二女,回祖籍龙门,度余生便了。
思定,传令侍官曰:“速备行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