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姨夫在北京忙完谣言的事情之后就直接去了廊坊,然后和三叔一起忙廊坊分厂的事情。廊坊分厂现在基本上完工啦,四条生产线都已经装备妥当,过了春节等原料、工人到位后就可以开工生产。然后四姨夫就和三叔一起回来了。
李父也回来了,带着财务和行政在各地的销售公司、仓库巡视了一番之后,李父还带人去深圳、广州一带把快递公司及快递公司各个营业部的账也查了一遍。当初李去病让父亲这么干的时候大人们都很不理解,认为这样做不好,显得太不相信人。
李去病用几句话就说服了大人们:人都是有私心的,人也都是可能遇到困难或者意外的,巡查不是因为把人想的坏,而是为了形成制度让遇到困难、意外或者私心太重的人尽量不要把手伸进公司。
这一查不要紧,不少地方的销售公司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财务问题!少则几千块,多则十几万!这时候,大人们才知道了巡查的重要性,决定形成制度,每年至少巡查一次,如果问题严重,则不定期进行巡查。
在李父回来的第二天上午,村长和村书记就陪同乡党委书记、乡长、乡教育办主任来到厂里探视李父。
看到这么多人来,还都是父母官,李去病赶紧从自己屋里拿出来刘教授送的那盒碧螺春和从深圳带回来的茶具。
乡党委书记看到李去病如此隆重地拿出来一套紫砂茶具,连忙开口道:“我们来打扰你还这么隆重,实在是不好意思。”
李去病接话道:“这是我从深圳带回来的茶具,孝敬我父亲的,结果他一直在外,今天真巧,父亲大人也回来了,就拿出来了。”
然后李去病就开始洗茶壶、茶盅,用上辈子在深圳混时学到的一套沏茶功夫开始洗茶、泡茶、分茶。
看到大家都盯着茶看但没人去端茶,连忙道:“来来来,各位长辈都尝尝我的手艺怎么样。”
由于茶叶北方很少产,所以北方的茶文化就相对简单,喝茶就是把茶叶放进茶杯然后倒上开水泡开。没有什么洗茶、也没有什么分茶,所以看着李去病这样一套泡茶的动作,大家都怕不懂规矩出丑,就都没有动。
李去病这一让,大家知道好了,后面没其他门道了,可以喝了,就纷纷端起茶盅开始喝,李去病就在旁边泡茶,准备给大家续茶。
做为在场职位的老大,还是乡党委书记先说话:“这个茶不错。去病,这是什么茶呀?”
“这是交大的一位教授送我的碧螺春,教授家乡的特产。”
“嗯,味道真不错,跟咱们这边的毛尖不一样,喝着比毛尖香不少。”
“咱们这边的毛尖也很好,还是因为咱们这边的人喝茶少,好毛尖都到不了咱们这里,咱们以前喝的毛尖都是低品级的茶,当然不能和人家自家产的高品级的比。”
听了李去病的话,乡长对李父说道:“老李呀,都说去病是咱们乡的才子,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将来你就跟着享福吧。”
虽然知道乡长的话中恭维的成分很重,但是李父还是很高兴,不过嘴上还是说道:“啥才子不才子呀,就是比别人多读了几本书而已。”
就这样,一屋子人就开始在这里闲聊,不一会儿三叔、四叔、四姨夫都过来了。
一看人都到齐了,李父就开口道:“不知道几位领导今天来有什么事?”
乡里的几位领导对视一眼后,一直没怎么说话的乡教育办主任开口道:“是这么个事,现在国家在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可是咱们乡二十六个行政村二十五所小学,可只有一所中学,完全不能满足孩子们上中学的要求,乡里决定再建一所初中。你也知道乡里的情况,财政严重困难,虽然县里拨了10万的建校经费,但还是明显不足。这不书记、乡长和我就四处化缘,也才筹了三万多块,再加上乡财政还能拿出来六七万块,也只有差不多20万还有不小的缺口。”
听了乡教育办主任的话,李父就知道这个钱是必须要出的,就是出多出少的问题,想了想道:“不知道乡里对学校是怎么规划的?”
“乡里对二中的规划是要满足全乡五年级学生上初中的需求,所以准备盖30个教室,每个年级10个班!”
听到乡教育办主任说的每个年级10个班,李去病吓了一大跳,上辈子大陵乡二中其实只负担了大陵乡东半乡学生上初中的责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