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的桓温早已没了当年的万丈豪情,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晚年的处境了,恢复中原这种事已然看不到希望,倒不如专心把自己经营起来。
可是恢复中原和夺取大权实际是休戚相关的事情,北伐失利直接导致篡权遭遇挫折,所以他才竭力攻打寿春,想以此挽回些颜面。
稍稍找回自信心的桓温,满怀希望地问军事参议官郗超:“依你看,这一仗能不能消除枋头的耻辱?”
郗超几乎想都没想,直接给出答案说:“不能。”
桓温很失落,感觉自己的人生太失败了,混到最后,忠不忠奸不奸,不伦不类,徒留笑柄。
一个做尽好事的人,突然有一天做了件坏事,大家一定认为他是伪君子,装了一辈子,终究藏不住狐狸尾巴;一个做尽坏事的人,突然有一天做了件好事,大家一定认为他是浪子回头,并大加赞扬。
然而这两种人究竟谁对社会的贡献大,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是前者,但最后总难免沦为负面教材,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反观后者,则稀里糊涂地成了全民偶像,被无数人追捧。世间诸多无奈,此乃其中之一。
当然这样的奇怪现象并不是常态,却极具代表性和杀伤力。
后来有一天郗超找到桓温,问他:“你难道一点都不感到忧虑?”
这简直是句废话,何忧愁,简直愁死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有些麻木而已。
桓温倒也不以为意,说道:“你一定是有话要告诉我吧,但说无妨。”
郗超于是郑重其事地说:“你身负天下重任,而今以六十岁的年龄,却在北伐大事上栽了跟头,如果不能建立当震撼人心的功业,就不足以提高你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这同样是一句废话,桓温不动声色地问道:“哦,那你说我应该怎么办?”
郗超说:“你如果不能采取伊尹、霍光二人的行动,就不可能建立绝对的权威,更不可能控制全国。”
桓温本已平静下来的心境重起波澜,经过郗超的提醒,这才意识到想要夺权,未必一定要以恢复中原为前提,即使北伐失败了,也并不妨碍登极称帝啊!
想到此处,桓温仿佛瞬间回到了年轻时代,满腔激情再度点燃,于是向郗超请教详细的计划和实施步骤。
郗超认为皇帝司马奕一向谨慎小心,对桓温也十分尊重,根本找不到什么过失,唯一的办法就是对他强加罪恶,而对于一国之君来说,最有效的莫过宫廷丑闻,于是有计划地散播谣言说:“皇上早就患有阳痿之症,不能行房事,他的三个男宠相龙、计好和朱灵宝,表面上负责寝殿打扫工作,背地里却和两位美人田氏、孟氏生了三个男孩,正打算先封他们为亲王,然后继承帝位,转移皇家基业。”
谣言传开之后,举国哗然,普通百姓哪知道背后的详情,往往听风就是雨,互相传扬吐槽,并不断添油加醋,把君子一般的司马奕硬生生地描给成了十恶不赦的大魔头,而因为民间的影响过于深远,地方政府根本无从压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