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祖庙和宫殿政府都要新建,我们不能一直骑在马背上,等待它们落成,希望陛下返回代都,等文武官员把房舍盖好之后,再乘坐法驾,在宁静和平的銮铃声中,莅临新都。”
拓跋宏说:“我正要巡查各州郡,现在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先到邺城稍作停留,明年春天再回洛阳,而不应该先回北方。”说着委派任城王拓跋澄先回平城,让他向留守官员宣布迁都的消息,并传达圣意:“今天才是革卦上真正的革,你们要不负所托,务必把事情办好。”
拓跋宏料定官员们的意见并不一致,特别询问皇城警卫军司令官、镇南将军于烈的意思,于烈回说:“陛下圣明的谋略,是为了长远利益,不是愚昧和浅陋的人所能议论,但我暗中思量,拥护迁都的人和依恋旧土的人,各占一半。”
拓跋宏说:“你既然没有公开反对,那就是认同,你不说你的反对,我深为感动。”于是又派于烈回平城,协助拓跋澄打理留守朝廷的各项事务。
穆亮和李冲负责新都的各项建设,工程总监董尔全权负责建筑上的各种细节。
10月18日,拓跋宏下诏解除戒严令状态,在滑台东郊兴筑祭坛,向随行供奉的祖宗牌位,焚香禀告了迁都的用意。
10月26日,从萧齐逃亡出来的王肃,找到拓跋宏,向他献计献策,准备借魏军南下报仇雪恨,但拓跋宏此时的精力全用在改风易俗上面,刚好借着王肃的才学,在礼乐方面进行了大量改革,完完全全照搬汉人的风俗习惯。
洛阳的重建工作进展很快,不到一年时间就完全竣工,494年10月,平城的官员及其家属、皇家祭庙的牌位和国库的财富等各种该迁移的就全都迁往洛阳,一个新的时代就此开端。
当然迁都并不是拓跋宏的终极目标,他是要彻底改变鲜卑人的风俗,完全变成他向往的汉人群体。
关于这一想法,拓跋宏与陆睿交换了意见,二人言谈甚欢,交流非常和谐。
拓跋宏对陆睿说:“听人常说鲜卑人风俗原始,性情粗鲁迟钝,不知道书是什么东西,我对此深感失望。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不指望人人都能成圣,但只要努力学***是能取得大大小小的成就。可惜大家都不明白这个道理,我整顿文武百官,重建礼仪雅乐,目的就在于移风易俗,改变鲜卑人的认知。我身为天子,何必非住中原不可,只是盼望你们的后代,逐渐养成美好的风尚,开阔眼界而已。如果始终住在恒山之北,以后万一碰上一个不喜文化的君王,恐怕大家最后都成了无知的人。”
陆睿说:“对。”
拓跋宏很开心,认为陆睿是个识大体的人才。
他所谓的整顿文武百官,说白了就是敲打,犯错的人固然是重罚,没犯错的人也扬言要重罚,当然最后全部大度地包容之,以这种“打一棒槌再给颗枣吃”的办法,在百官面前树立绝对的权威,为之后的大动作奠定基础。
但就在他即将开展大动作的时候,南方传来一则激动人心的好消息,让他不得不把计划推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