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李远警觉到危险,考虑了很久之后,最后决定:“大丈夫宁做一个忠心的鬼,也不可做一个叛逆的臣!”于是接受命令,前往长安。
宇文护有心保全李远,单独接见他,说:“你儿子主持一项阴谋,不只是要杀我,还要颠覆帝国,按说乱臣贼子,你我都同样痛恨,请你早早处理。”
李远大惊失色,找到儿子询问内情,李植百般辩解,声称自己没有参与任何阴谋,李远于是带着儿子前往晋见宇文护,声明冤情。
宇文护本以为李远会大义灭亲,不想父子俩携手而来,顿时火冒三丈,让宇文觉与李植当面对质,李植眼见宇文觉已被废,大事一去不返,索性张开心胸:“当初如此设计,目的只在保护政府,为陛下争取权力,事情到今天这种地步,还谈这些废话干什么。”
李远在旁听到,激动得从座位上跳下来,哀号说:“果真如此,实在应该死一万次!”
宇文护没有被他打动,当场把李植斩杀,又逼李远自杀,李植的弟弟李叔诣、李叔谦、李叔让也被处死,李远其他小儿子得以保全。
一个月后,宇文护诛杀宇文觉,强迫王后元胡摩(元宝炬的女儿)当尼姑,宁都公宇文毓从岐州抵达长安继任天王。
身为臣属,一旦做出弑君这种越界的事,即便出于自卫,心态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宇文护有点像刘宋时的谢晦,但比谢晦的处境更加微妙,因他本是皇室成员,而又独揽大权,不像谢晦那样受到多方牵制,所以行动上更加灵活自主。
很难想象一个功高震主的角色如何能与皇帝和谐相处,结果显而易见,二者绝无可能和谐相处,宇文护很快就意识到这点,但从他杀死宇文觉的那一天开始,他就注定没了退路,只能在错误的深渊越陷越深。
当然这条路在一开始是很被动的选择,因为宇文护如果不动手,自己就会身首异处,而北周也极可能陷入混乱,一定程度来讲,宇文护是牺牲了自己的前途,换来了国家的安定。
可是毕竟没有人真的那么坦然面对死亡,宇文护不想这样了结一生,所以当发现宇文毓聪明敏捷,而又锋芒毕露的时候,宇文护知道君臣决裂的日子指日可待,而他肯定自己绝不能坐以待毙,所以在三年后的560年4月19日,让御厨李安,把毒药放在糖饼中,呈给宇文毓享用。
宇文毓吃下不久,就感觉身体不适,不得不口述遗诏,吩咐说:“我的儿子年纪很小,不堪担负帝国重任,鲁公是我的弟弟,宽厚仁爱,豁达大度,全国人民同知共闻,使帝国弘大的,必定是他。”
4月20日,宇文毓毒发身亡,享年27岁。
第二天,18岁的鲁公宇文邕继位。
宇文邕和宇文毓关系密切,很受重用,而且性情沉稳,除非有人主动征求意见,不然很少开口多说,像极了一个冷眼旁观的理智学家。
也正是他的低调和谦逊,让宇文护彻底放下了戒备心,但他们真的能打破常规,和谐相处吗,宇文邕对此深表怀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