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的逻卒双方都铆足了劲,一定要办好这个差事。
当然,超过四十岁的考生,如果真有真才实学的话,赵煦也不是没有给他们留机会,稍后开始的制科就会将这些文化水平颇高的老文人尽收如到朝中。
博学鸿词并不是满清的创举,也不是赵煦个人的创举,早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就已经开设了此科,而在大宋朝却的确是头一回。
当然,这还是出自蔡道的建议,不过,赵煦自己不肯承认罢了。
赵煦之后便会像唐朝那样,大兴制科,而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注重进士科。
每晚三万名考生,光是拿着试卷就会觉得眼晕。
其实,在会试的时候,赵煦就已经派人将通过会试学子的名单和详细资料记录了下来,并和本人的实际情况复核了一遍。毕竟,这是大宋朝,而不是后世,况且大宋朝也没有那么严格的户籍制度,考生如果想要篡改自己的年龄,不要太难。
因此,殿试的考卷就先要经过年龄这一关,这之后,剩下来的考卷其实就不多了。
当然,如果有人真的是天生老相,因此而被刷下来,也只能怪他倒霉。
不过,一个不超过四十岁的学子能够长成五六十岁的样子,这样的人恐怕也活不了太长的时间。
为此,张商英亲自拿出查出来的结果,去向赵煦求证。赵煦也没有隐瞒,向他的这个礼部尚书坦诚了这件事,而且,用的理由还是蔡道说得原版话。
张商英虽然在心里认同赵煦的说法,但是,他还是无法赞成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便向赵煦极谏道:“陛下,您说得这些的确是有道理,可是,这可就对那些一直都蹉跎于科举的士子非常的不公平,尤其是那些二十五到四十岁的学子。”
“张爱卿,所以啊,朕才会将殿试的考卷交给你们去复核的呀!毕竟考卷太多,就是朕难免也会有疏漏的地方,那些被刷下来的考卷中如果真的有经天纬地的大才,你们礼部的官员可以呈上来给朕,朕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才啊!
对了,张爱卿,其实这些年龄比较大的学子,朕又不是真得就彻底就放弃他们了。稍后的制科,朕可是要比以往取更多的人啊!以后的制科不需要再由大臣引荐了,真要恢复汉唐时期的制科。比如今年,朕就先开设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博学宏辞科这三个制科。张爱卿,你觉得如何呢?”
张商英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原因啊!
制科,又称为制举,始于先汉,在唐朝达到顶峰,可是,后来,却被唐文宗废除了。
宋承唐制,并没有恢复制举制度,不过,大臣却可以引荐,由皇帝亲自负责考试,因此,在大宋,制科又被成为特科。与韩琦齐名的那位大名鼎鼎的富弼本身也不是进士科出身,而是出身特科。
作为贡举制度的一种补充,在大宋却基本上被大臣把持,这当然是不符合皇权的利益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