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望一眼外面飘着雨丝的天空,仿佛在企盼失去半年的一儿一女突然回家来。
因为是赶时间抢收,稻谷还没有晒透,水分还很重,如果不铺开并且定时翻动的话,会发霉变质的。
听到副乡长喊,妻子默不作声地放下木铲,直起身去卧室开电视机。电视台在第二次播放闻同的讲话,号召划入灾害危险地区的老百姓立即带上日常生活用品迁往临时安置点。
本村被划入灾害危险地区,乡里村里的干部一个多月前就来开了几次会,还进各家各户的门送上传单,把情况和注意事项讲得明明白白。
妻子关上电视,对在堂屋的丈夫喊道:“快把谷子装起来,带上东西,去安置点。”
一家人几天前已经把一些家当送到了安置点,家中需要带过去的东西也都准备好了,说走就可以走。
两口子快手快脚地把稻谷装进化肥袋里,用麻绳拉到楼上码好,带上随身物品和父母出门往安置点走去。
副乡长举着大喇叭,站在晒谷场上不断地喊叫,催大家快一点。
路上都是肩扛背驮的村民,男女老少,扶老携幼,很是热闹。
在经过峔崃山铝厂时,妻子对着又加高了一大截的围墙恶狠狠地吐了一口唾沫。
旁边一位小伙子见了,飞起一脚踢向路上洪水冲来的一段朽木。潮湿的朽木穿过密布的雨丝,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准确地落入高墙内。
一个**岁的小男孩跟着侧身后倾,手臂用力一甩,把捡来玩耍的小圆石子扔进了墙里。
安置点离村子不远,在一座叫峔龟山的缓坡上。这里是非常安全的,背靠植被完好、山势和缓的大山,位置高,无论泥石流还是洪水都到不了这里。
缓坡上搭建着一座座临时小木屋,一家一座。搭建木屋的木料由村民从自己家中搬来,屋顶上盖的遮雨遮阳彩条布是政府免费送来的,加盖了两层厚。
从山下到安置点有两条路,是临时修的石条阶梯路,政府出钱,村民出力。
自然村村主任站在缓坡脚下,每经过一位村民,他就报上姓名。行政村妇女主任手里拿着花名册,村主任报一个名字,她就在名字后面签上她自己的姓名。
在另一处山脚下,是其他村的村民在上山。
一个小时后,路上已经没有村民,两人拿着花名册一个一个地核对,发现还缺四个人。
妇女主任着急道:“老李,你赶快去村里,告诉邱副乡长,挨家挨户地搜!”
缓坡上的安置点建了几座公用木屋,一座是警务室,一座是医务室,一座是驻点干部的办公室兼休息室,还有一座是小仓库。
这个安置点位置很好,不只容纳一个自然村,附近几个自然村的村民都被安排到了这里。
驻点的两位民警一位是县里的,一位是从花城公安局抽调来的。花城不在灾害危险地区范围内,所以被抽调出大量警务人员支援兄弟地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