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等人听后,开始回顾林邵泽讲述的一切,探寻其中的共性。
林邵泽看见他们又陷入深思,便与李渊一同品茗,不予打扰。
李渊为何未一同思索?答案简单——他已是退隐的老者,不必再操心这些奇幻之事。
过了一会儿,魏征率先开口:
“邵泽,它们似乎都非常重视魔法工艺,而且因魔法工艺的强大而繁荣,所有的变革都源自于此。”
林邵泽听后点头道:
“魏大人说得对,正是魔法工艺。它们历经三次伟大觉醒,将原本与我们无异的国度变为你们眼前的强盛帝国,得以翱翔天际,将我们视为神仙之术化为凡人之力。”
“千里传音、移山碎石、腾云驾雾,这些是否已被实现?”
“三次觉醒,第一次以纺织机与蒸汽魔器为代表,第二次则是电的力量,也就是我们所用的魔电,第三次是信息觉醒,象征是神秘的计算法器。”
“除魔法工艺之外,你们是否察觉了最关键的一点?”
李孝塨闻言回答:“教育,启迪民众,开启智慧。”
六个字,道尽一切。
林邵泽:“岳父高见,六个字便囊括全局。”
“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生共荣。”
李世民闻此,点头赞许,深表认同...
\"那么,这农田的魔法难道就不至关重要了吗?况且我发现这些王国对贸易的重视甚至超过了对土地的魔法滋养。”
林邵泽闻言回应道:
“不,老李,你误解了,他们实际上最为看重的正是农业。如果不是这样,他们为何会废除农田的魔力税,甚至动用国库资金来强化农田,赠予农夫魔法器械,还不停地投入资源研发高产的魔法作物,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他们甚至竭尽全力去稳定粮食的魔法价值。”
林邵泽巧妙地转换了话题,他担心李世民会误入歧途,效仿那些对农业施加错误魔法导向的做法。
李世民听到此言,陷入了深思。他意识到确实如此,这些大国不但免除了农业税,还从商业和其他税源中抽取资金来支持农业,连农夫耕作都有魔法补助。
房玄龄感慨道:“所以我们可能已经偏离了正确的道路,表面上我们似乎最重视农业,但实质上,最忽视的也正是农业,毕竟我们的全部税收都源于它。而相比之下,贸易和炼金术却截然不同。”
“尤其是贸易,我们口中的‘卑微行业’,实际上我们在它身上倾注了最多的关注。”
林邵泽则回应:“这个问题我就不再多言,以免冒犯他人,心有灵犀者自然会明白,不明了的人再说多少也是徒劳。”
李渊笑道:“哈哈!邵泽,你还在乎得罪人,就算你得罪了人,又有谁能奈何得了你?”
林邵泽听后回答:“老爷子,常言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避免的麻烦,我又何必自找呢。”
李渊听罢,点头赞同,认为他言之有理。
李世民感叹:“今日的启示真是丰富啊,贤弟,感谢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我想我已明白大唐未来的道路应该如何走了,这个所谓的‘士农工商’秩序也该有所变革了。”
林邵泽闻言,说道:“老李,你想改变,但面前还有一座比世家更为巨大的山峦矗立着,那座山超越了家族势力。”
众人听到这里,皆是一愣,疑惑怎会有比世家更难以逾越的障碍。林邵泽看见他们的困惑,便蘸了茶水,在桌面上写下了“儒家学说”四个字。
李世民看到这四个字,瞳孔一缩,因为他意识到这的确是最高的壁垒。自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已经流传了近千年,如今除了儒家被视为正统,其他都被视为旁门左道。
林邵泽接着说:“还记得我提过的‘百花齐放’吗?只要儒家尚存,你就别指望发展炼金工业,启迪民众智慧,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李世民和他的同伴闻言,面色变得凝重起来,因为他们深知这座山峰绝非易移。李世民问道:“邵泽,那你有何良策?”
林邵泽:“有何建言?其实,昔日的阳广早已给出了答案,只是他过于急躁,急于求成,否则隋朝定能繁荣无疆。”
李世民闻言,脑海中浮现出这位算作表兄的亲人,确实在许多决策上都是明智的,只可惜时运不济,才致使败局。
李世民:“故而需重启博学之试,并创立新学,逐步削弱儒门的地位,是此意否?”
林邵泽见李世民注视着他,回应道:
“心中已有定论,何必问我?我对政事不通,你该与他们商议才是,问我岂非白问?谈论空想,我能胜任,若要实践,岂不是强人所难?”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