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海平寿,官府衙门的偏房里,孔融正在与王修和孙邵谈话,孔融找孙邵来的起因,是因为方志文的一封书信。
孔融看着孙邵的眼神从书信中抬起来,略显得有些好奇的问道:
“怎么样,长绪,志文的建议你觉得如何?”..
孙邵沉吟不语,方志文的建议可不是一件小事,信中,方志文希望孙邵能北上丰宁任职,出任丰宁太守,作为当事人的孙邵自然要慎之又慎,丰宁太守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职位,至少比齐国相那种有名无实的职位要好,何况丰宁还是方志文起家的地方之一,所以一直都是掌握在方志文的心腹手中。
由此可见,方志文的这个邀约可以说是非常有诚意的,但是这个事情对于孙邵来说,不但是关系到自己的未来,更关系到自己的亲人和族人的未来,因此他必须慎重。
方志文表面上是跟孔融要孙邵这个人,其实信中还未孙邵分析了青州乃至于中原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言下之意也有劝孔融北上共事的暗示,不过现在孔融到是不急着决定,在张宝的势力被灭掉之前,北海暂时还不会有什么危险。..
但是,孔融也觉得方志文的话很有道理,如果为了百姓考虑。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将青州的民众慢慢的向幽州转移,否则真的等战事开始了。方志文一方面要抵挡敌军的入侵,另一方面有要运送大量的人口的话,难免会捉襟见肘。
“大人,得征北将军的看重,属下也是受宠若惊,只是这事涉及到属下亲族的利益,属下不能一言以决之。尚请大人宽以时rì。”
孔融抚着胡须点了点头,与王修对了一眼,缓缓说道:“长绪。对于志文提到从现在就应该开始将生活贫困、没有自有土地的人口向幽州转移一事你怎么看?”
孙邵正了正身子,斟酌着答道:“大人,征北将军最近新开高丽、长白二郡,此两郡都是地广人稀的地方。根据在下所知。长白郡临海,耕种的土地不多但也不少,高丽国是真正的地广人稀,只要将水利设施开发好,耕地面积非常大。只是在下有些困惑,按说条件更好的玄菟和辽东,甚至渔阳、乐浪和丰宁都还有开发的潜力,为何征北将军会急着兼并高丽和沃沮呢?”
孔融点了点头:“也是。本官也有此惑,就算玄菟一地。就足以容纳整个青州的人口,何况辽东也是荒芜的很,志文这忙着东征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或许是为了名声呢?”王修插了一句,但是孔融和孙邵却几乎同时摇头。
“不会,征北将军为人是非常稳重的,我看他不会为了一点虚名就做这种灭国灭族的事情吧。”
“呵呵,什么稳重,他那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无利不起早吧!没错,没有好处的事情他不会去做的,不管怎么说,志文是一个比大多数人的眼光更长远一些的人,所以,就算现在不明白他为何要做这个事情,但是本官还是愿意相信他的作为是有目的的,或者不远的将来,我们就能知道他是为什么了!”
孙邵点了点头,笑了笑继续道:“所以,征北将军现在的问题是地盘更大了,人口的缺口也更大了,更重要的是,并吞两个异族之后,是需要用到大量的人口去冲淡当地土著的比例的,否则,这两个种族融入我大汉的速度会很慢,而且时间迁延,可能会滋生一些不好的想法。”
孔融点了点头:“这本官也明白,志文对人口的人热情从来都没有淡化过,只会越来越强,从洗白广陵郡,到现在想方设法的在乐安和齐国、济南与异人纠缠,还有在城阳郡开出高价购买人口等等,这些都是为了人口,恐怕全天下人都知道。”
“不错,因此,征北将军需要人口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在他的建议中,难免就有为自己打算的嫌疑在其中。”
孙邵婉转的说了半天,其实就是想说方志文给孔融的建议中恐怕是有私心的。不过这点孔融又怎么会不知道呢,从他认识方志文的第一天开始,孔融就知道方志文是个什么样的人,不管你怎么评价他,反正他绝对不是好人。
“呵呵,这点是肯定的,现在本官不管他是否有私心,而是仅仅从本地的失地贫困百姓的立场出发,来衡量这个建议的得失,长绪以为这事对他们是好事还是坏事?”
孙邵敬服的看了孔融一眼,跟方志文相比,孔融显得那么的简单和淳朴,他的心思其实非常好猜透,作为官员,他在乎的是辖下百姓的福祉,所有的想法都是以此为依归的,作为一个文人,他是以君子作为要求,为人诚恳谦逊。
也正是因此,孙邵才对方志文的邀请犹豫再三,盖因他在孔融手下工作的时间长了,已经习惯了有一个简单的主上,若是骤然换一个更强悍的主上,心里难免有些患得患失,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是否能够适应一个更强势、更聪明,也更复杂的主上了!
“从百姓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在下倒是觉得这是个好建议,别的不说,前往幽州可以免费分得土地,还可以无息借贷获得耕牛、工具和种子等等,产出又无需缴税,听说徭役也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