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三十九章 搜救第五组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岭里面,机耕道从另外一座山岭穿过,并不在出事的山岭旁,两座山岭实际上是呈现平行的样子。

    这点也从一个方面佐证了旅游团队离搜救队不远,顶多两公里(直线距离),所以指挥部才采取全线推进的法子,争取早一些把人弄出来。

    在等待救援队都用溜索横渡过河谷的这段时间,宋小双和郑海玲也不是没有事情做。郑海玲把宋小双的个人物品,诸如手机、钱包什么的还给了他,还把北斗手持机开机交给他使用,想要用它与老郑团队的手持机联系上。

    到了此地就不能节省着电池电量了,可以敞开着用,因为还有几块备用电池。旁边还有一个向导孔妮妮,应该能很快的赶到有山涧的小峡谷!

    木依依因为一时冲动,被领队蛊惑,过了河暂时也回不去,她决定跟着宋小双三人一起行动,起码有两个女人作伴,说不定还能起到点作用,要是留在河岸边,虽然也不用担心食品的问题(看护溜索的搜救队员和武警战士当然有补给),想想感觉也不怎么好!想到这里,木依依就对领队恨得牙痒痒,领队一定是故意的,报复她下午总是缠着他要求任务这档子事情,攀岩她还行,专业的野外搜救就两眼一抹黑了。

    孔妮妮早就说过要和郑海玲、宋小双两人一起行动,有了宋小双这样的奇葩,什么山里的各种动物她都不怕了,只要找到了老郑团队,说不定其中就有她的老爸老妈和弟弟孔小兵,人嘛,总得要抱有希望才行。

    实际上搜救队四个小组的安排,也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的,这些人都是设置在布卡旺村子里面的救援指挥部,精选出来的各野外搜救队精英。考虑到各队都有自己的风格,而且人类自古以来的团队归属感和排他性都很难改变,四个小组其实就是四个不同的野外搜救队,免得出现配合上的问题,耽搁了大事。

    这样以来,强行插杠进入搜救队的宋小双、郑海玲、孔妮妮就成了计划外单列的小组,一直处于不尴不尬的处境,现在还得加上一个木依依。

    还好前进基地的领队早已考虑到这一茬!

    大队人马临出时候,领队通过电台来命令,宋小双三人加上后来的木依依组成第五小组,可以自由决断,但是必须提供联络方式,如果情况有变可以互相支援,算是落实了四个人的临时编制问题!

    听到搜救队转达的要求后,木依依把问候领队八辈祖宗的念想抛之脑后,暗想领队是不是良心现啥的,还是怕她回去后找他算账?

    算了,不管他了,有了组织就行啦,她的心情立马变得爽朗起来。

    在宋小双走到一旁,和搜救一组交流卫星手持机号码的时候,木依依和郑海玲、孔妮妮三个女人次聚在一起。

    女人是地球上神奇的生物,人数一旦上了三个凑到一处,很快就能找到摆谈的话题。

    待宋小双把换下的湿透的作训服,交给留守的两名搜救队员,转交给稍后时间才会过河的武警战士(毕竟是军用物品,用过了自然要归还),往回走后才现,三个女人看起来好像已经认识了好久,谈话很大胆!

    好像木依依看到郑海玲递给宋小双物品的瞬间,外面都有套套用以防水来着,问两女知道还有其他用途没得?郑海玲和孔妮妮瞬间想歪了,两女脸色都变得绯红,支吾着说不出话来。木依依看到效果达到后,扭头看了一眼宋小双,得意的表示还可以吹气球、装水,当然那个自然也是可以的!

    木依依话刚说完,就被郑海玲和孔妮妮一顿收拾,哭喊着下次不了,让旁边正准备出的搜救队队员侧目。宋小双不禁暗自摇头,他就知道是这样!俗语怎么说来着?嗯,好像是三个女人一台戏,看来不是白讲的。

    不管宋小双怎么想,二十多人的搜救队还是很快的就出了,孔妮妮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以前也到过有玛瑙石的山涧小峡谷,自然是前头领路,搜救队虽然有北斗定位和地图的两相佐证,花点时间还是能找到那条山涧,但有现成的向导自然是更好。

    建立溜索的岩壁可能是因为岩石质地的原因,除了大树之外,小灌木根本看不到,视野还算开阔,因此众人避免了丛林吸血鬼蚂蝗的袭击!

    救援队在孔妮妮的带领下,上了机耕道前行了十来分钟后,搜救队就和孔妮妮出现了分歧。孔妮妮主张下到山间小河谷里,能快突进到有玛瑙石的山涧,可以节约不少时间,但搜救队则主张继续前行,按照原来计划执行!

    其实双方的立场还是围绕蚂蝗做文章的。孔妮妮觉得即使沿着茂密的小灌木行走在小溪边,被蚂蝗咬,吸点血也没啥,尽快找到人才是最重要的;搜救队则觉得经过一次洪水冲刷后,蚂蝗都被集中在潮湿的河谷两岸,贸然闯进去顺着河谷走,就是给密度高的蚂蝗送菜的,人都受不了,何况还有搜救犬,狗狗能受得了这个?

    双方僵持了有一分钟,孔妮妮在宋小双的示意下还是妥协了,继续沿着机耕道前行,团队行动当然得服从团队意志。虽然雨水冲刷掉了车辙痕迹,但是有孔妮妮带路,快找到有玛瑙石的山涧小峡谷还是能够的。

    时间没有多久,孔妮妮已经站在一个斜坡口,斜坡上除了草地外,有不少的小灌木,宋小双已经看到好多车辙痕迹,因为野草比较茂盛,所以没有被雨水冲刷掉。

    站在机耕道上顺着孔妮妮所指的方向看去,斜坡下面是个鹅卵石滩浅滩。车子能顺着浅滩前进,能看到洪水冲刷过的痕迹,边上什么杂七杂八的野草啊,树枝啊堆的到处都是。往上游看几百米处确实有一个小峡谷,周围是几座山头,看来到了地头了,再顺着机耕道往前走,只会越离越远了。

    孔妮妮带头往斜坡下走去,用戏谑的语气告诉宋小双、郑海玲、木依依三人,别靠近小灌木,尽量跟着她的足迹走!

    这里有两种蚂蝗,一种在树叶上,一种在水沟边,如果看到了蚂蝗很多的情况不要尖叫,她不是怕蚂蝗,而是怕被人的尖叫声吓着!

    对于孔妮妮的有言在先,木依依自然是有经验和教训的,她可是在老家度过的童年。孔妮妮是说给宋小双和郑海玲两人听的。

    她这么一说,让宋小双、郑海玲两人,不禁再次看了看袖口和领口扎紧没有?裤腿早在等待搜救队聚拢的时候,已经用孔妮妮给的细带子绑好,还用清凉油在裤腿和脚背上抹了又抹。孔妮妮不建议穿过蚂蝗肆虐的地区穿上棉袜,因为那样不容易及时现脚背和小腿上吸血的蚂蝗,时间久了,蚂蝗素会过多的进入人体,类似于抗凝血剂,会血流不止,十分麻烦。

    诚然有着精神力探查能力的宋小双,防备蚂蝗不值一提,但这种能力目前是不能让孔妮妮知道的,要不然他就没有清净时候了!

    在跟着孔妮妮穿行过灌木丛,事实上根本没有人能躲过蚂蝗的袭击,清凉油好像对这里的蚂蝗作用很小?这里根本就是蚂蝗的老巢,灌木林里的山蚂蝗太多了,宋小双注意到有些树枝被折断的痕迹,那是被车子被撞的,想必有本地向导的引导,坐在车里的人都是把车窗关闭冲过去的,没有受到蚂蝗的袭击。

    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能力,宋小双的脚背上也被两条蚂蝗吸血,在一块大石头旁停了下来,小心运起高温电弧不被人看见,从蚂蝗旁边掠过,两条蚂蝗被高温所激,放弃吸血从脚背上滚落。

    他的这个动作给大家提了个醒,纷纷停下脚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纷纷用各种方法,弄掉身体上和狗狗身上的蚂蝗。见效快的就是用火机、盐、甚至用口水的,唯一不能用的方法就是蛮干扯掉蚂蝗,这点野外搜救队和宋小双几人都知道,那是犯傻的行为!

    郑海玲也自然受到蚂蝗的照顾,不过宋小双在旁边注意到,郑海玲身上的残余血毒好像杀伤力蛮大!掉在她身上裸露皮肤上的蚂蝗,无一例外的都是刚刚沾上,刺破皮肤准备吸血后就滚落下去,没有落地已经死翘翘。

    因为蚂蝗开始吸血时候人是没有感觉的,所以郑海玲只是惊讶,她脚背上和手上怎么那么多小的出血点,却没有看到一条蚂蝗附在上面?

    郑海玲拉过孔妮妮询问后得知,山涧里面和附近几座山上蚂蝗很少见,可能有什么东西克制住它们的繁衍?

    郑海玲在继续往前走后和宋小双讨论过,山涧里有温泉也许是个因素,但光这一条还不够,也许真的有什么矿物或者啥东西,孔妮妮不会连温泉都考虑不到,应该是别的什么。

    经过一番波折后,搜救队总算是到达了山涧小峡谷的入口出,到了这里,孔妮妮的向导身份也没有多大作用了。

    四个小组里牵着搜救犬的搜救队员,从背包里面摸出毛巾、手套之类的,放在狗狗鼻子面前,这些东西都是布卡旺村子里,各向导家里的物品,找到了向导自然其他人也能找到,很快各搜救队就牵着搜救犬散开,进入附近的两座山里面。

    第五组的宋小双几人,因为已经知道老郑团队的坐标位置,也在孔妮妮的前头引路下,开始往预定地点行去,希望能在附近找到一个山洞,还有山洞里面的一群人。

    之所以有这个搜救第五组,就是因为老郑旅游团队,是唯一能使用卫星手持机的一组人,具体坐标好像没有变动过,在向导的带领下容易找到,宋小双几人自带药品和食品应该能够搞定,搜救队也能腾出人手寻找其他的旅游团队。

    孔妮妮有些觉得困惑的是:她一家三口都被困在山里面,野外搜救队怎么不向她征集物品,给搜救犬提供气味引导?这真是奇了怪了,难道有人能预知宋小双和郑海玲会来?而且笃定她一家三口都在老郑的旅游团队里面?所以不需要用搜救犬寻找?

    这样的想法自然只能藏在心底,孔妮妮先不管它,找到人再说!

    ......

    天色快要黑尽的时候,宋小双几人终于在一片树林附近,找到一个被蕨类植物隐蔽的洞口,洞口附近还有较为明显的脚印。

    宋小双站在洞口,全力运转精神力探查山洞里面的情形,黑漆漆的山洞深处亮着火光,因为距离有些远,他只是知道不少人应该在里面,似乎是一个天然的溶洞。

    宋小双没有犹豫按亮强光手电,拉着郑海玲就走了进去,木依依和孔妮妮也紧紧的跟在两人身后。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