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五爷还是六爷,都是大夫人嫡亲的弟弟,再怎么也是血脉连着,大夫人无需过于忧怀了。”顾妈妈只择中劝了劝。
汪大夫人回头瞧了眼顾妈妈,含着笑直将顾妈妈瞧得力道忽而重了,她轻呼一声,顾妈妈便被吓得齐松了手。
拍了拍自已被顾妈妈不小心捏得重了的肩膀,汪大夫人让顾妈妈继续:
“没事,你么,我还是了解并放心的,倘若说这南黎汪府里,还有谁是我全身心信任的人,约莫着也就你了。”
顾妈妈被汪大夫人这一番话说得眼渐渐泛了红,只觉得她这一辈子不嫁人不离汪大夫人半步,这会就汪大夫人这一句话已是值了!
汪大夫人不必回头去看,也知道顾妈妈既感动又伤怀了,她轻拍了拍顾妈妈捏在她肩上的手,入手的粗糙令她也不禁有些感怀:
“真是岁月不饶人,我们都老了,可老归老,心可以老,胆量可不能越老越回去。”
这话中有话,顾妈妈是听明白,可她还是没作声。
“我身边就只剩下你一个陪着我嫁进汪家的大丫寰了,到现今这么些年了,有什么话说就说,你可不能学了旁人尽挑好听的给我听,不好听利害的则放在肚子里不说出来。”汪大夫人示意顾妈妈不必给她捏了,将顾妈妈拉到炕上一旁坐下。
顾妈妈本是跪在炕上,跪在汪大夫人坐着的身后给汪大夫人捏着肩膀。
这会被汪大夫人那么一带,汪大夫人又转了个身,两人瞬间在炕上一侧面对面地坐着。
顾妈妈谨守规矩,赶紧便想下炕去,却被汪大夫拉住了手:
“大夫人?”
汪大夫人道:“你是不是觉得老六不可靠?从一开始我就错了,错在选错了对象?”
顾妈妈没再从中挑了又择,择了又拣,看着汪大夫人满眼柔色,就像在看着当初还未出阁,还是京中顾家三小姐的眼神儿。
汪大夫人也是被顾妈妈这样的眼神儿触动了。
有多久,主仆二人未曾再回到最初那一段最美好的回忆了?
“三小姐……”顾妈妈滑下一行泪,声音略哽咽:“容老奴再喊大夫人一声三小姐,三小姐,这些年你嫁入汪家,又随着三姑爷搬到南黎府久居落根,其中的苦与累,其中的艰难,老奴都知道,都看在眼里呢,可三小姐啊,如今这样的日子有什么不好?为什么非得去争那个虚名?”
汪大夫人本也是流了泪,可一听顾妈妈最后问她的话,她瞬间撇开了顾妈妈反握住她的手,声调微冷道:
“为什么?有什么不好?你刚才不是还说知道这些年我的苦累与艰难么?怎么?都是假的?都是说说而已么!”
“三小姐……”顾妈妈唤道,她还想再劝劝汪大夫人,然汪大夫人并不给她这个机会。
汪大夫人低斥道:“我早不是京中顾家的三小姐!我是南黎汪府的大夫人!”
顾妈妈看着自已已空了的手,缓慢地下了炕,她跪在汪大夫人跟前炕下:
“大夫人,五爷是京中顾家的主事人,也素来有大本事,六爷……六爷的性情,大夫人也是知道的,难道大夫人真的认为六爷那样的性情足以担得大事?”
汪大夫人被顾妈妈质问得指尖一抖,她移手到炕几上想端起茶盖碗,却发现她指尖抖得厉害。
五指慢慢收紧握成拳,待到感受不到尖指不受控制地轻抖之后,汪大夫人方道:
“老六不适合**,这一点我父亲尚在世时,便说过了,我也赞同,可老六谋的不是官,他……”
“六爷谋的是京中顾家的主事权!”顾妈妈接下汪大夫人的话,苦口婆心道:“大夫人赞同仙逝老爷的话,那老爷还曾说过另一句话,三小姐可还记得?”
三小姐三字一出,这是提醒汪大夫人即是南黎汪府的大夫人,也是京中顾家的女儿。
汪大夫人没有忘,即便外嫁这么多年,她也没有一刻相忘的!
可那又怎么样?
京中顾家三小姐早就成了南黎汪府的大夫人,即是她除了记得父亲说过老六不适合**,不让老六入仕的话之外,也记得父亲说过的另一句话那又怎么样?
事情已做到这个地步,她哪里还有回头路?
即便这会真如京中那位所言,倘若无法再撑下去保得全局,便及时收手。
可一旦收手,那件大事必然得败。
便是不败,在近几的也终将不能再动,可她南黎汪府能等么?
不能!
一旦收手败了,她南黎汪府再想搭上京中那位,恐怕便遥遥无期!
她明白顾妈***苦口婆心,她更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可她不能停,不能收!
汪大夫人居高临下瞥睨着跪在炕下跟前的顾妈妈,沉默了半晌,她出声让顾妈妈直身,不要再跪着。
顾妈妈如言起身后,汪大夫人便道:
“你说的那话,我自是记得,父亲不仅说过老六不适合**,也说过老六无法当得一家之主,承继京中顾家世代宫中太医的威名,可……”
顾妈妈抬眼瞧着汪大夫人,却不言,只静默瞧着听着。
“可或许是我父亲太武断了呢?”汪大夫人这一句话连自已都觉得底气不足,她微微埋头敛目:“老六不适合**,所以不入仕,可老六的医术却是与老五不相伯仲,怎么就不能成为顾家之主呢?”
顾妈妈问:“大夫人是觉得仙逝的老爷偏心?”
“难道不是么?”汪大夫人反问顾妈妈一句,见顾妈妈不答,她接下道:“我们京中顾家立家主从来都是立贤,不立嫡也不立长,老五虽是占了嫡,却并非长,倘若非因着顾家祖训这一点,老五怎么可能成为顾家家主?”
顾妈妈道:“五爷确有了得的医术,如今更是威名远播,即便不在京中,谁人不知京中顾家五爷有生死人肉白骨之称?”
汪大夫人呵呵笑了两声:“这还不是因着父亲自小就偏颇!明明老五与老六一样学得快,领悟得深,可父亲眼里偏偏就只有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