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时间过的格外的快,比如每周从队里回来的时候,就会觉得身边的同学又不一样了一些。?
之前还在复习极限、向量、指数对数,一眨眼过了没两周,人家手里已经开始做圆锥曲线方程了。更有些能力强劲的同学们,手里已经在接触大学里要用的高等数学、高等物理等拔高部分的知识点。
这些“真·学霸”总让姚爱军觉得,自己每周一天多的训练时间仿佛去掉了一两个月吧……
待进入第一轮模拟考试后,学校开始安排给学生们梳理报考志愿。姚爱军这样挂着借读的学生,老师们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也一个个叫去办公室里面谈。
对于班主任吕英明来说,这个叫做姚爱军的借读生又格外特殊。
附中每年都有不少借读的学生,因为父母在京工作,不得不跟读在市内的学校。但这种学生一般都会在高三回当地备考,毕竟北京市的高考是地方卷,考点和教材都不同,最晚也会在第一轮模拟前回去。
然而姚爱军却只提前一个月回去,参加最后一轮的当地模考和答疑。吕明英对这个学生很担心。
最初学年主任带着姚爱军来他们班的时候,他是很好奇的,主任说这个转学生是体育生,但成绩非常好。他心里想的是,体育生中的拔尖能好到哪里去。
但姚爱军却在每一次的分班轮转中,一直稳稳的坐在一班教室。姚爱军不是班里唯一一个特长生,但却是是最特殊的。
别的孩子有练琴、跳舞、下棋的,都会在高三降低自己的课外训练,全力备考。但姚爱军没有。
他真的说,老师,运动项目不一样。尤其是跳水,这个年龄是我们跳水运动员的黄金年龄,等不了。
吕英明有些感慨,这个孩子似乎没有同龄人那样过多的想法和种种憧憬,他的理想太过坚定,以至于每时每刻都在清醒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这样的学生,谈论高考志愿,自己都不知道可以帮他些什么。
“报告!”
“请进来吧。坐。”
吕英明将手里的学生资料翻到姚爱军这一页,上面写的都是他高中以来的成绩和自己对他做的备注记录,密密麻麻。
“老师看了你的志愿表,理想非常好,标准也很高。按照你现在的模考成绩来说,达录取线是没太大问题的。但因为你是回当地考试,考点和材料都不完全一样,这个你知道吗?”
“是的老师。这块我已经拜托我家那边的同学和老师,让他们邮寄我们省里的模考卷和复习资料给我了,我之前也都在准备,平时两边的教材和考点都在做,还是有信心的。”
吕英明看看眼前的少年,微微犹豫了一下:“你的摸底志愿里三个志愿只填了一个,能和老师说说吗?”虽然姚爱军最后填志愿都得回老家那边填,这个摸底表根本做不得数,但作为自己班里成绩突出的学生,吕英明仍然希望他不要因为志愿选择的问题而落下遗憾。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