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要知道,东三府好几个灭门大案据说跟柳鹏都有关系,而杨觇光当即说道:“咱们去迎接马道台,马道台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们先记下来,到时候好帮马道台指正。”
当然谁都知道这只是掩饰之词,杨氏兄弟一心就准备记马杜恭的黑材料。
这位马道台这次出行更象一员武将,而不是一位清贵至极的道臣,他的身边几乎全是武人,而且家丁的数目也比杨觇光的估计要高一些。
杨觇光原来以为马道台与衡德两府只能借来七八十名家丁,但是仔细一看,马道台带来的家丁应当有近百人之多,而且全是精锐的骑兵,高头大马,锐不可当。
除了这近百名家丁之外,跟着马道台随行的还有上百名营兵,也算是勇锐之士,而马道台本人同样是轻骑快马。
只是一见面以后,大家就知道马杜恭不是什么武人,而是一位进士出身的道臣,他一开口就是今天的收成与冬作物播种情况,而且马道台对于数字有着一种异常的敏感,时不时就报出一大串数字。
但凡能中进士出来做道臣的多多少少有些本领,这位马道台办事就很老成,他跟宋知县一行人谈话的时候,虽然随口谈及柳鹏这位本府人任本府官的小县丞,但也很自然,事情办得滴水不漏,表须看起来根本就是关心莱州府灾情特意来招远坐镇。
杨观光拿着小本本记着了马道台大半天的黑材料,只是他发现黑材料表面看起来比比皆是,可仔细去找,又找不到多少真正可用的黑材料,马道台打太极拳的水平实在太高明。
还好杨观光是理学名家,有着自由心证的大神通,而马道台虽然没露什么破绽,但他坐镇招远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没错,大错特错!
招远杨家和其它大家族见不得光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马道台不但下来巡视还赖在招远不走了,这不是让大家连饭都吃不好吗?
所以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杨观光早就拟好了腹稿,只是这第一篇他不好亲自出马,准备让人来个投石问路。
只是马道台却是个能说会道的人物,半天功夫就把几个招远的缙绅拉过去,而且他还把宋知县给找过去了谈话。
“宋知县,今天来得实在太急,恐怕有人觉得我是刻意针对他,实际是误会,是钱巡抚与赵巡按让我来招远坐镇的。”
虽然马道台话里有话,宋知县是举人出身,说话也有些底气:“倒不是什么误会不误会,是道台大人来得太急了。”
虽然宋知县也知道柳鹏的任职文书与勘合都到了省城,但是他没想到马道台会来得这么快,至少比他想象中要快了三五天,搞不好要比正常流程快了十来天。
而马道台来得这么快,大家自然猜到是他是刻意针对柳鹏,只是马道台却是笑了起来:“不急不急,过两天就知道我一点都不急了,宋知县,今年你已经考满了吧?”
宋一范是万历四十年来到招远县上任,按三年一考的惯例他已经一考考满,可以考虑调动的问题,但问题在于今年是几百年未遇的大旱,所以为了抗旱救灾的大局,宋一范的调动就耽误下来了。
只是宋一范却知道自己始终是要动一动的,他当即问道:“莫不成马道台知道我要去哪里?”
虽然这是吏部的权限,别说是马杜恭这样的道臣,就是山东巡抚、巡按都只有正荐和提荐、揭荐的权力,但是道台毕竟神通广大,虽然不能决定具体的人事任命,但是却比其它人更早知道具体的人事调动。
而马道台点点头说道:“所以我劝宋知县接下去要跟柳县丞精诚合作,不要出什么漏子?”
马杜恭这里话里有话,宋一范没听明白,但他肯定知道大有奥妙:“还在不登州府?”
马杜恭回复了一句:“当然还在登州府?”
宋一范吃了一惊:“难道是调黄县?”
现在的黄县是个大火坑,现任的曹知县曹燧曹知县到了黄县以后投置闲散,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没有柳鹏的同意都办不了。
一个堂堂举人的知县老爷最后成了柳鹏这小典史的提线木偶,还好最后柳鹏给曹知县留了一条后路,让他去管米业会馆,不然现在曹知县绝对是没法过日子了。
只是马杜恭却给出了一个十分明确的回复:“当然不是黄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