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与南直隶,哪怕是进入东昌府都是形同造反,过于刺激朝廷,但是曹州与河东都是海北镇早已经打下来的地盘,只不过过去海北镇没用心经营,现在柳鹏准备用一场杀戮来让曹州人明白什么才是正确选择。
柳鹏点点头:“只有先暂时放过他们,最终才能一网打尽,不过具体作战还是按照你拟定的办法,见机行事,快进快出,不宜深入,不能过度刺激朝廷。”
柳鹏这番安排让丁宫吃了定心丸:“有柳少这句话我就有数了!”
不过丁宫的这番调度让兖州守备总队与漕军的官兵怨声载道,他们都觉得丁宫纯粹是在胡闹,甚至有些胡闹过头了。
先是把海北军的主力从河东调往河西,接着又因为刘兴祚起事把主力调到兖州南部,但是海北军很快就被迫重回河西,但是几次战斗之后还没把彻底曹州贼肃清又重新调往南兖州,看现在这架势还得调动一两个来回。
因此关于丁宫的风言风语可以说是传遍了运河两岸,大家都觉得丁宫治理地方是个行家里手,但是从来没有用兵的经验,这兖州的防务应当交给更合适的人选才对。
丁宫知道这风声从何而来,甚至还明白这所谓“更合适的人选”就是特指柳飞,但是他既然已经吃了定心丸,那就成竹在胸,根本无视了这些风言风语。
而现在最紧张的反而是刘兴祚,他没想到事情会闹得这么大,自己与海北镇之间会闹到随时开战的地步,而且正如柳鹏估计得那样,虽然姚正声称刘兴祚一次性收容了至少一千五百名辽东兵,但是现在刘兴祚手下的辽东兵总兵力加起来也就是一千六百人而已。
即使加上招募的徐淮新军,刘兴祚手下也不过是四千七百甲兵的规模,这样的兵力对付徐淮本地的土著势力自然是无往而不利,但是想要跟海北镇抗衡却还是鸡蛋碰石头。
因为刘兴祚可以说是着急上火了,他觉得只要再给他半年时间,他就能在徐州彻底站稳脚跟,到时候就象郑芝龙所说的那样拥兵逾万,足以跟海北镇对抗了。
可现在他差的就是这半年时间,不但丁宫随时准备南下,而且海北镇派往徐州的姚正也不断扩充战力,姚正所部原本就有近五百人,最近这段时间更是扩充到了近八百人。
虽然跟刘兴祚的四千七百甲兵相比,姚正的八百兵力似乎有点寒酸,但是谁都知道姚正这支部队绝对是一支精锐,刘兴祚手下只有辽东兵才能与姚正部一战,而且现在刘兴祚只能坐视姚正扩军,省得过于刺激海北镇。
“姚正还在招兵买马,再这么折腾下去,他手下就有一千多人了,偏偏他不但是徐州人,而且给出的条件比咱们还好!”
刘兴祚一说到这件事就是头皮发麻,他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倒是他对面的郑芝龙笑着说道:“这位姚队长若是能扩充到千余甲兵,倒是一件美事?”
刘兴祚一下子看到希望,他连声问道:“这怎么是一件美事,莫不成姚正是你们的人?”
郑芝龙摇了摇头说道:“姚正当然不是我们的人,但是丰沛自古多英豪,这位姚队既然是沛县人,那自然就是位英雄豪杰,能岂长久寄居海北,我倒是想到姚队长那边走一趟,看看他心意如何!”
如果说一两千人的部队刘兴祚还能勉强想办法维持,现在刘兴祚所部已经扩充到四千七百人,而且还有一千七百辽东兵要好吃好喝供养着早已经超过了刘兴祚筹措能力的极限,他只能依赖于颜思刘与郑芝龙的海上接济。
因此他自然不敢反对郑芝龙的意见,只是小声地说道:“我们就是把姚正拉过来也不过多了八百人而已,归德府的那一位可是答应再给我运来两千辽东兵。 ”
只是郑芝龙对于刘兴祚可是毫不客气地说道:“就是有两千辽东兵,刘总兵也没办法养活这两千甲兵,现在徐淮镇的唯一生路就是抢在海北镇之前杀进兖州府吧,如果能把姚正拉过来了,多了他这八百人就等于多了八千甲兵。”
“八千甲兵?”
刘兴祚连连摇头:“哪里有这么夸张,我在徐州经营一整年时间,现在也不到五千兵力,姚正这几百沛县蛮子,怎么可能等于八千甲兵?”
只是郑芝龙的看法却同刘兴祚完全不同:“说是八千甲兵还是说得比较谦虚了,依我看姚正这八百人如果拉拢过来,胜过了一万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