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64章 对道德经的误解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以!必须放弃。

    老子说这句话是有根据的,是根据前面一篇写的问题,而提出来的。

    前面一篇,也就是老子《道德经文》第十八篇,原文是: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正是因为这样,才要“绝圣弃智”。只有绝圣弃智,才能民利百倍,才能有利于人民。

    解读了“绝圣弃智”,后面的“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就好解读了。“仁”和“义”都是束缚人性的东西,自然是要放弃的。“巧”和“利”都是对自己有好处,但有可能影响了别人的生活。所以!也是要放弃的。

    因为!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没有必然搞得那么复杂。

    活着才是硬道理!

    自然、平安、平淡、平静地生活,才是真。

    而事实上!有了君王和智者的管理,社会并没有太平,反正!越来越乱。既然这样!我们还不如放弃,重新制定新的生存游戏规则,重新给人生定义。

    还是那句话:人为什么而活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作为人,如果没有明白人生,活着都是白活。

    再重复到原初!老子与庄子都一致认为:人与万物一样,都只是天地间的一个物种而已。人类只是一种适时而生的物种,适时而生,不适时而亡。人的一生,只是来完成一次生命的过程的。

    所以!人生没有必要那么折腾。不就是为了活着嘛?有必要那么折腾?我们还不如不折腾,用折腾的时间去享受生活,是不是?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仁弃义了,为什么还会民复孝慈呢?

    仁和义都是周礼推崇的,用来规范社会道德和约束人民行为规范的。在历史的过程中,仁和义取过一定地作用。可走到老子时期,老子时期之前,就已经失去了作用,不能规范社会道德和人民的行为了,已经流于形式了。

    所以!老子说要绝仁弃义。

    那么?绝仁弃义了,怎么可能还会民复孝慈呢?

    老子认为:孝慈是不需要社会规范的,而是人们自觉的一种行为。这是人的天性!天下没有母亲不疼爱儿女的,天下没有父亲不喜欢自己的儿女的。

    因为!这是天性!

    就连畜生,特别是雌性畜生,在生产之后都是护子的。只有到了认为幼崽可以独立生活了,雌性畜生才“六亲不认”。就连畜生都知道护犊子,难道?有了智商的人类,还不知道保护自己的儿女后代吗?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这句话老子是针对社会现实提出来的,是有针对性的,也是一个很明显的社会问题。问题的根源是:巧和利的结果,造成了贫富差别。一个社会贫富差别大了,必然会产生出盗贼。因为!贫困中的人要生存。还有!有了巧和利后,大家都想着如何投机取巧了。

    盗贼并不一定是因为贫困,而有很多人是为了投机取巧地生存,想不劳而获而已。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这句话的意思是:以上列举的圣智、仁义、巧利这三条,并不能概括整个社会的病态。这样还不够,还没有治理好这个病态的社会。

    所以!我们要效仿自然、效仿万物、效仿道,不要想得太多,不要学习多余的知识。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只是为了活着而已。如果我们这样想了,我们的人生,还会有什么忧患呢?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