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78章 庄子人间世白话文(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叫什么来着?这个人一点道德素质都没有,你怎么去辅佐他?更何况!你还想去拯救卫国人民?你能拯救得了卫国人民吗?你的做法似乎是在窥视卫国的江山啊?你?

    就算你的真心诚意打动了卫君,卫君认为你是希望卫国强大起来,也是真心来帮助他的。可他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表面上赞同你而内心里并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你说你?你的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颜回说:“那么?我内心保持刚直不阿的底线,而外表上作出俯首依附的样子。我的底线不变,效仿古代圣贤之人。

    我的底线是:效仿天地法则,以天道应人道,人道效仿天道。天下万物依附于天地,天下子民依附于君王,臣子一样依附于君王。

    什么叫效仿天道?

    因为!天下万物与我一样,都是天地间的一分子。所以!何必把自己的言论当回事呢?又何必在乎别人对我的言论是赞同呢,还是不赞同呢?

    这样做的人,人们称他们是童心未泯,童子之心。

    什么叫童心未泯、童子之心?就是把自己当成天地间一物,与万物一样,都只是一个物种。人与万物一样,依附于天地。

    外表上作出俯首依附的样子,是为了与世人为伍,与周围人为伍,融入生活。手拿朝笏躬身下拜,这是做臣子的礼节,别人都这样去做,我敢不这样做吗?这是与臣子为伍,俯首依附于君王。做臣子份内的事,这样做就不会被责难了吧?臣子与臣子为伍,俯首依附于君王,这样做是不是就叫与人为徒了呢?

    效仿古代圣贤之人,是跟古人为伍。他们的言论对我们很有教益,针对利弊,一针见血。这样做自古不乏其人,并不是从我才开始的。像这样做,虽然刚直了一些但没有错,这就叫跟古人为伍。这样做行不行?”

    孔子说:“唉!这样怎么可以呢?你太过于认真了,一味地模仿是不行地,哪里能够模仿得那么像呢?不过!你一定要这样做的话,应该是不会犯太大地错误地。即使你这样去做了,也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是改变不了现实地。唉!你这个人啊!太固执了,太不会变通了!”

    颜回说:“我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老师您有没有更好方法,请告诉我。”

    孔子说:“斋戒!我告诉你!如果我们用心去做事,无论去做什么事,都是那么容易成功的话?那么!宇宙就不会这么深奥了。”

    颜回说:“我家境贫穷,不饮酒、不吃荤食已经好几个月了。像我这样,应该也算是斋戒了吧?”

    孔子说:“你说的这个斋戒是祭祀前的斋戒,并不是‘心斋’。”

    颜回说:“请教老师!什么叫‘心斋’?”

    孔子说:“你必须静下心来,不要想其他的事情。不要用耳朵去听外界的事物,而是要用心去想、去领悟外界的事物。不要用心去想、去领悟外界的事物,而是要去想、去领悟气。

    听到的一切信息止于耳朵,不要往心里去,不要记在心上;心里想到的事理想明白就算了,到此为止,不要再现实中追究下去了。不要没完没了,要到此为止;

    气!什么叫气呢?气!空气也!肉眼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就像道一样,它是确实存在地,却什么也看不见。这就是虚!虚!无也!无!没有也!让自己的心里什么都没有,心里没有想法、大脑里没有意识,这就是心斋!”

    颜回说:“我在没有听老师讲解‘心斋’之前,我就是那个颜回。现在!我听了老师的讲解,我‘心斋’了,我不是颜回了,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把自己忘记了,我把以前的一切都忘记了。老师?我这是虚吗?”

    孔子说:“你的悟性很高,理解的很透彻。我再引申下,让你更深刻地理解。

    无论你到了哪里、在什么环境下、与什么人打交道,你都不要把自己当回事、不要把自己当存在。不要把面子、利益、自尊、名誉等等地当回事。能够融入这个圈子,就尽自己的能力做事。不能融入这个圈子,就赶紧离开,换一个环境。

    要做一个开放型的自我,不要建立个人堡垒,把自己封闭起来。你就把自己当成一所空置的房子,什么人都可以容得下。为什么要开放到这个程度呢?把自己当成一所空置的房子呢?你就把这一切都当成迫不得已、无可奈何、没有办法,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我们为了生存下去,才不得已而为之。

    你要是这样去做了,你就差不多接近道了。你就可以在那个环境中生存下去,并且混得很好。

    不走就不会留下痕迹,只要走了就会留下痕迹。人生也一样,不可能不与人处事,不可能不与人打交道、交往。与人交往就会留下一个人的痕迹,就会暴露一个人的品德。一个人被人指使、受人差遣了,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就会伪装,避免自己吃亏。可是?当我们面对苍天的时候,苍天有眼,我们都暴露在苍天之下,无法伪装自己。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真实地自己!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更有利于我们生存,有利于我们在任何环境下生活。

    只听说有翅膀才能飞翔,还不曾听说没有翅膀也能飞翔的。任何事物都是有依据的,人也一样,人的品德是依据一个人的行为而来的。只听说一个人对某个事物很有研究,他才是真正地知道、了解这个事物。还不曾听说到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根本不了解,也没有去研究,他能知道、了解这个事物的。

    看一看面前的虚空,想一想自己的内心:里面是不是也像面前的虚空那样,一无所有。如果还有,赶紧把它清空,包括让你开心的喜事。如果无法清空内心的想法,还在胡思乱想,那就叫“人在心不在”、心不在焉。

    如果我们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不需要经过思想就能判断出是非,一切止于耳目不需要用心去想,空出我们的心房。如果我们能够达到这样地境界,那么!我们的心房里面,还能有什么东东容不下呢?如果我们达到了这个境界,只会神鬼都会来依附。

    当然!如果我们想达到这样地境界,是必然有依据的。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道’,人在天地中的位置,人生的意义,人为什么活着。我们只有明白这些,才能达到这样地境界。才能一切止于耳目,空出心房,才能包容一切。

    人是天地间的一个物种,但是!人区别与他物,人是有灵智的。所以!大多数人是有分辨能力的,能够分辨出是非的。禹和舜都知道这些道理,遵循这个道理。所以!人民都依附于他们。这也是伏羲、几蘧一生所遵循的道理。何况!我们面对的大多是普通人!我们与他们相处,还有难度吗?”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