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个月的主动进攻下来,俄国人只有不到十万的战场损失,而赫岑道夫的军队却至少折了十五万之众。奥匈士兵们只要听到“哥萨克来了”的恐怖叫声,就会引发难以遏制的恐慌和骚乱。之前在德军面前被各种乱干的俄军部队,此刻总算是在奥匈身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战争节奏;尼古拉之所以敢于将战争继续持续下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俄军在西南战场上的胜利给予了他信心。
随着俄国动员的深化继续,大量俄军从后方源源不断地开赴前线。截止到6月中下旬,后发慢热的俄军,在正面兵力已经追平了快速动员的奥匈部队,并且还大有超过之势。如此情形登时就让奥匈陆军司令赫岑道夫无法再保持淡定了。在兵力强于对手的情况下,自己都在俄国人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一旦他们缓过劲来,东线战场的形势,就要彻底脱离自己的掌控了!
在这种情况下,赫岑道夫在调整自身部署、加大动员力度的同时,也只能向柏林方面求助,请求他那些同属“冯”字开头的普鲁士盟友们,能帮他在东线战场上撑腰。对于赫岑道夫的求援,小毛奇起初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这很有可能是奥地利人为了一己私利、而让德军用尽可能多的力量去对付俄国人,以便减缓他们所受到的压力所采取的行动。然而当赫岑道夫在第二天又发了一份求援电报,并附上了此前东线战斗的详细过程和伤亡数据之后,生性未算胜先虑败的小毛奇顿时就发现,这些奥地利人可能是真的要打不过了。
在无数次鄙视奥地利人的不靠谱之后,小毛奇向赫岑道夫做出了回应。德国原则上同意派兵援助奥匈。但当前德军正在西线与英法军队激战,并准备对巴黎发起大规模的攻坚,西线的每一个营都有着它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德国能用于援助奥匈协同作战的部队,只有东线的第八集团军和正在整编集结的第九集团军。目前这些部队都由兴登堡所全权指挥,小毛奇让赫岑道夫先与他进行商谈,等有了一致的结果之后。再向自己交个底就行。
得到小毛奇的肯定答复,赫岑道夫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虽然小毛奇只答应让东线德军与他协同作战,但这支部队已经在此前的战斗中表现出了惊人的威力。在得到本土部队的支援之后,东线德军已经拥有了接近奥匈四成的兵力,其在对俄作战中所起到的作用,甚至会比整个奥匈的陆军还要为巨!
赫岑道夫立即与远在东普鲁士的兴登堡取得了联系。与此同时,德军总参谋部让他配合奥匈军队作战的命令也发到了他的桌前。刚刚因坦能堡和马祖里湖两场战役的完胜、而荣膺蓝色马克思勋章的兴-鲁,对来自维也纳的联合作战请求高度重视;因为在赫岑道夫的请求中,他们找到了能实现下一个目标的助力。
马祖里湖战役结束之后。俄国西北集团军群已然是分崩离析。只有堪堪超过两成的俄军幸存下来,他们士气低落、斗志涣散,又丢光了几乎所有的重武器,对东普鲁士已经造不成任何威胁。在这一形势下,兴-鲁决定先不沿着波罗的海向圣彼得堡推进,而是挥师南下。将整个俄属波兰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
1795年,在俄、普、奥三国的第三次共同瓜分下,延绵了八百多年的波兰宣告灭亡。正式从欧洲地图上消失。在这场瓜分行动中,俄国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获得了波兰将近三分之二的领土,且大多都是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膏腴之地;最重要的是,俄**队可以通过华沙铁路直达波兰纵深,距离柏林和维也纳的路途都大为拉近。一旦德军夺取波兰,不仅能斩断这个深入德国腹地的突出部,确保柏林和富庶的西里西亚地区的绝对安全;更能将这片土地上的发达农业和大量工厂纳为己用,大幅提升德国的战争实力。
如果进攻方要想切除深嵌于己方阵地的毒瘤的话,那么从突出部的两翼根部发动进攻,无疑是最有效的策略。不过。仅凭德军一家之力,却是无法实施这一方略。翻开一幅欧洲地图便可明白,整个波兰南部是与奥匈帝国的捷克和斯洛伐克接壤。与德国领土没有半分的相连,这意味着兴-鲁只能从东普鲁士一侧南下,如此进攻的效果必定会较南北合击大打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