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家的新人不希望自己的大婚隆重华贵呢。只是这样做的花销大了许多,普通百姓很难这般讲究,更何况是乡下了。
而冯氏却因为种种原因格外担心柳子然待自家姑娘不好,挖空了老底也要办这样一下,将来,他柳子然若是拿之前相看的事情说道,方秀秀也能理直气壮地说一句:“我当初可是你用大红花轿抬回来的,可不是走上门的!”
男方家请来的喜娘已经三次催妆,方秀秀这才由方德夏抱上了轿,意为不舍娘亲“懒上妆”。本来新娘上轿应该由长兄抱上去,但是方德春的年纪已经不青,在镇上经营油铺又鲜少干活,前一日在家里试过实在是抱不动丰满的方秀秀,便是干惯农活的方德夏从屋内到轿上的这一段路也是走得颇为困难。
站在轿旁的刘子然见自己记忆中的倩影变得全然不同,脸色不禁难看了起来,却又无法发作。
冯氏跟在身后,不舍地哭泣,口中呼喊着:“我的乖女啊——你嫁到了那边可要好好的啊——可不能被欺负啊——要是有人给你气受你就告诉娘,娘替你大嘴巴子扇他——”周围观礼来的乡亲们哄堂大笑,赵氏和夏氏面面相觑。这
娘亲“哭上轿”是嫁女的习俗,一般做娘的都要在姑娘上轿时哭上两声,嘱托几句,多是说些“好好侍奉公婆,敬重丈夫”之类的嘱咐。
但是眼下冯氏见了姑娘上轿,满心地不舍,哭着哭着竟说上了真心话,而且哭得越发地收不住了。
见到乡亲们笑话,赵氏和夏氏赶忙上前,一左一右地搀住冯氏,“娘,小姑嫁给这么体面的姑爷哪能过得不好呢,又是进了城里,是去享福呢。”
赵氏也赶忙接口道:“就是啊娘,我们都知道你舍不得秀秀,但是这上了轿可不能动弹,这才能平安稳当呢。您再哭下去,小姑也放心不下,真要动弹了就不好了。”
赵氏这么一说,果然好使,冯氏赶忙收了哭声。乘着这个机会,方德春从屋里端出了装在簸箕里的茶叶和米粒,往轿顶上撒去。方德夏点燃了鞭炮,在噼噼啪啪的声中起了轿,方德春抱着簸箕随轿而行,意为“送轿”。
村里的孩子们兴奋地在点完鞭炮的地上翻捡着没哟点着的鞭炮。大人们纷纷进了院子,正式开席。
这时,一个蓬头垢面,漆身吞炭的身影走进了院中,似乎没有料到是这般的热闹景象,愣在了当场。
夏氏以为是村子附近的叫花子,听说家中办喜事过来讨些吉利,便抓了一把瓜子走过来,“快去别处,别在这儿碍事儿!”
那“叫花”却一动不动,只是恨恨地盯着正在各桌敬酒的方德春。夏氏感到不对劲儿,仔细地看了他的脸,失声尖叫道:“三弟——”
听到夏氏的尖叫,院内席间的各人都看向了站在院门内的来者。
咣当——
方德春手中的酒杯掉在了地上,磕到石头碎成了两半。他的面色如土,一滴冷汗自他的额角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