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79 潼关之战(之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士兵外,前面竟然以一万多人组成一个巨大的雁形阵,这种事情在他的认知中一直觉得不可思议,如今终于亲眼看到了这个壮观的军阵。

    看来李守贞对秦军的军纪和号令确实有极高的自信。

    裘飞虎眼看敌军和自己的距离已经接近两千步了,巨大的雁形阵浩浩荡荡像一只用力打开的巨钳般袭来。饶是他这种胆肥的军人,也不由一阵阵心慌气躁。一会儿自己麾下骑兵的前冲左转是关键,如果启动太早那敌人右翼便会提前预判,向外侧拉开,从而依旧将禁军包在中间,使得他们无法迂回到侧面。但启动太晚那就直接和李重进挤在一起迅速被敌军合围了……

    “一千步……五百步……三百步……”裘飞虎凝神计算着距离,

    不能再等了!否则就要越过秦军右翼最前排的水平线,再也无法甩到敌军右侧了。裘飞虎将手向左一挥,两千轻骑兵放慢速度,然后纷纷用力把缰绳拉向左边,以一个极端刁钻的角度折向自己的左边方向……

    即使这支先遣队的军马乃是在河中精心挑选而出的,但巨大的扭力也让不够壮健的马儿纷纷掌握不到平衡倒在地上,一时间有百多位骑士被甩出鞍上,摔得骨断筋折。

    裘飞虎大喝着引军冲出,他发令的时机刚刚合适,因此敌军完全没法对它的转向做出反应,只好眼睁睁看着他绕到了阵型的一侧。裘飞虎的骑兵训练法则能让一群骑士的控马技术在二十日内上升一个层级,但是此刻的他还是长长地吁了口长气,心中暗道侥幸……

    这时赵匡胤的一千五百歩军也将队形散开,让李重进的骑兵穿插到了前面,要开始冲锋了。

    李重进拼命折向自己的左前,他的两千骑兵勉勉强强才补上了裘飞虎刚刚的位置。这样一来李重进指挥散骑圆阵直接冲破了敌军右翼最先一排的“跳荡骑兵”,这好比一杆尖刺扎破了雁形阵的表皮,直接探到了肌肉组织——这里是秦军阵型的右虞候马队。

    赵匡胤的步兵紧紧跟在他们身后但并未冲入马队,而是快速向右铺开。挡住了敌军中路被称为“奇兵队”的步兵军团,让他们不能包围李重进的马队。

    这样一来,李重进的散骑对右虞候马队,这样的交战并不吃亏,如果赵匡胤没有及时挡住李重进右侧围拢而来的敌人中路步兵,那失去冲击动能后的骑兵裹在密集的步兵阵中几乎就是一群将死之人。

    裘飞虎开始冲击敌军右翼了,雁形阵的右侧最外围乃是一层被称为“弓弩驻队”的步弓手,骑士们一时还无法冲入,但裘飞虎躲过几支飞过的箭杆后忽然大喜道:

    “儿郎们!敌军右前侧多为步弓手,弩手极少,咱们不必害怕!拉近距离。”

    众人纷纷喊“诺!”,要知道骑兵最惧者即弩手,弩箭对骑兵的威胁简直犹如枪支,尤其是其对马军的攻击可以在近距离完成,对付起来甚是头痛。

    裘飞虎、李重进加赵匡胤,三个人的紧密配合下这个战术小获成功,现在他们可以说不但暂时摆脱了被合围的命运,集中攻击到敌军右翼这个点,而且小有些将雁行的右翼分割打乱的趋势……

    承远在秦军后方远观战场形势,只看得一阵兴奋。然而李守贞的右翼却没那么容易被冲乱,裘飞虎虽然突破了弓弩驻队,但雁形阵右翼之中还有一层被称为“右战大队”(这个名称好汗……)的步兵,这些人是保护侧翼不被突袭的,因此精兵强将也就比比皆是,裘飞虎一时间还真的很难穿透。

    即使打透这层步兵阵列,里面还有更加密集的中军马队和右虞候步队,再往里才能见到中军李守贞的王旗……

    李守贞大军的中路“奇兵队”继续不断地冲击赵匡胤部,形势越来越危急。

    此时潼关城楼上响起一阵阵擂鼓之声,却是常思在城门上看得着急,索性亲自敲着战鼓为他们助阵……

    承远担心起来,不光是对于战局,还有对于裘二哥的担心。裘二哥是因自己的穿越影响才得以让才能显露于军队,此时死去实在太可惜。他还很关心赵匡胤的生死安危。赵匡胤要是死了承远会有一种“我的穿越搞死了‘那位宋太祖’”的古怪心理,虽然他对赵某人没什么感情但还是觉得很不舒服。

    李重进死不死他就无所谓了…………

    这时他的肩膀忽然被人拍了一下,承远一惊,回头看去却是赵普。

    “成奎远,”赵普笑吟吟的看着他:“你可知道这雁形阵的要害乃是何处?”

    承远望向对面思考了一下回道:“李守贞所处中军以及帅旗都在后部,因此最脆弱处乃是后背吧?正好离你我最近。”

    “不光是你我,”赵普憋了一脸的坏笑:“贼军的后背离这帮关中‘大侠’们也是最近。”

    作者按:本章的内容参考了宋时官办武学的教本《武经总要》,以及宋人假托李靖所著的《李卫公问对》,里面有对唐五代雁行阵的说明,以及详尽的军阵内部结构图,但作者也有想象和发挥。

    《武经总要》其实是一帮书生写出来的纸上谈兵教材,真打仗时这些列阵之说当不得真。然而很不幸的是武将们留下的各种“真武经”大多散佚,最早的一本还是戚继光的兵书,已经相当晚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