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田亩产量极低,如今每人所占的田亩并不少,可以说是他所处后世时候的数倍,但粮食情况却很不让人乐观,百姓每年的粮食收入少的可怜,一有灾荒百姓家中可能就断粮,需要官府救济,或者逃荒。要是田地一年种几熟,那每亩每年的产量能增加好几倍也不一定,那样百姓存粮就非常足,满足吃饭所需根本不在话下。再是改进种植技术的话,精耕细种,并获取更优良的种子的话,那产量会进一步的提高,怎么都可以避免出现粮食短缺的现象。
现在的情况是,虽然知道粮食可以用于制作很多的物品,比如酒等,但因为粮食并不是很丰富,朝廷对此有严格的规定,酒都不能大规模私下配制,就是怕消耗大量的粮食,引起饥荒。要是粮食产量大幅度地提高了,这样的担心就完全没必要了。粮食不但可以大量用于酿酒等其他制造,还可以外销,卖到其他地方去,换来对我大唐有用的钱物。
这几样都是很紧迫需要施行的政策,除这些外,贺兰敏之还想到其他更多的。
现在军器监除大量生产已经改进、可以拉发引爆的手雷外,已经在制作火炮,就是那种最初级的青铜炮。这需要大量的铜及其他金属制品,现在的冶炼工艺非常低,每年的铜、铁等金属制品产量并不高,特别是铜,现在流通的钱币是铜钱,金、银、帛等虽然也是钱币,但并不用于流通,或者说没办法大规模流通,每年的铜产量大部都用于制造铜钱上,而制造青铜炮需要非常多的铜,钱和武器都是朝廷所必须的,这就出现了很难解决的问题,必须要想其他办法。
改进货币的使用及流通形式是最好的手段。
贺兰敏之所处的后世,流通的都是实际价值无几的纸币,在暂时还不能研制出纸币这种在印刷工艺不过关,很容易仿造的钱币时代,就要发挥金、银等贵重物品的作用,让金银也成为流通钱币,并要强制执行,由官方制作出类似铜钱的金、银币或者类似的东西,作为大额及稍大额的钱币,此举可以大幅度地减少铜钱的制造量,也可以方便客商的携带,极大地促进商业的繁荣。
当然,除钱币改革外,还要建立诸如后世那样的银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这样的机构管理全国的金融,并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支票或者银票可以通存通兑,进一步方便客商及百姓存取钱物。
控制了大唐的经济命脉,是他需要做的事,在这些事上,他不担心武则天不同意,他是打着进一步振兴大唐经济,促进军事、民生、政务方面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的旗号提出这些建议。
这些建议确实可以让大唐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恩泽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肯定会得武则天同意,百官拥护,百姓欢迎的,而他只不过从中“抽取”一点私利而已!
他准备回府后将狄仁杰、张柬之、骆宾王、魏玄同、魏元忠等他引为亲信的人召来,一道商量此事,集思广益,尽快制定出最终可以施行的方案。
武则天这次率百官去洛阳,是准备在那里长住的,若是贺兰敏之猜的不差的话,这个女人短时间内不想回长安来,甚至她要在洛阳称帝。
贺兰敏之已经数次在武则天面前说过女人完全可以当皇帝的事,对他这些话,武则天从最初的激烈反对到后来的“充满”兴趣,贺兰敏之知道,这个女人已经动心了。但即位为皇不可能马上就可以进行,她需要造势,造出势来,她就可以以民心所向,上天的嘱托等为由堂而皇之地坐到那个历史上从来没有女人做过的位置。
贺兰敏之知道,到了洛阳,武则天肯定要闹出很大的动静,实施一系列让百姓得到实惠,百官也会拥护的政策是肯定的,而他所要做的,就是为武则天提供这些策略,并强势推广实行。
这些政策,只要实行得当,不流行形式,那肯定会取得非常大的成效,大唐帝国会进一步强盛繁荣,这会为武则天增加不少荣耀,得万民的敬仰,而贺兰敏之也能从中收获很多,他会在百官中树立更大的威望!他现在威望不足,做出的政绩也欠缺,他更加需要一些无条件支持他的强势人物,而这些政策实行后,可能全达到了。
想到这些,贺兰敏之脚步都轻松起来,他在和羞答答陪着他出宫的武团儿调笑了几句,趁人不注意时候占了几下便宜,在武团儿脸色微红的嗔怪中,笑着大步离去……(未完待续)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