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除开这事,还有鹿鸣之喜的问题,鹿鸣宴是作为地方长官宴请乡试中举的学子而举行的。丁一不消说自然中了举,可要是丁某人不来,这鹿鸣宴开着也总归不对劲,这可不单单因为少了一个举人的干系。
也不单单是因为丁容城名动天下,少了他让鹿鸣宴失色不少的原因。
最根本是原因,是原本应该去江西当主考的张和,成了顺天府的主考,这位是因眼疾而失了状元的学霸,根本就不避忌他曾在南京国子监担任过丁一实质上的老师的事实,把丁某人取了头名解元。
副主考在揭名之后是有提出异议的,这玩意虽无师徒之名,虽然可以说是文人酬唱,但这个中实情,士林之中又怎么会没有议论?若是换了个人,恐怕为了声名,都至少把丁一排到第二名的份上,所以提议道:“不若移为经魁?”乡试三、四、五名就唤作经魁。
但张和却是这么问:“朱卷抄录可有暗记?”
考生答卷是要由书吏用朱笔抄录出来的,连华夏亡国的元代乡试,也是这么执行的。所以馆阁使的流行,很多时候也是为了抄录时不被录错。考生想要在卷上留下什么暗记,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曾有。”副主考强笑着答道。
张和便又问:“糊名者可有渎职?”
糊名,就是把考生姓名贴掉以防恂私,张和这么问,却就是问到底有没有人恂私了。
副主考的脸色比吞了苍蝇更难看,至于么?都是士林中人,有什么话不能好好摆开说?得这么直捅得来?不过他也只能老老实实回答:“不曾有。”
“吾辈有与考生五服内干系人等?”张和又这么问道,亲戚关系是要排出五服。五服是什么概念?【作者:这要说清五服,篇幅太长怕读者围殴作者,从简吧。】直观一点吧:也就是甲乙的祖父的祖父是同一个人,那么就是五服内了,包括同族兄弟的妾、同族姐妹也算。
“不曾。”
“可有犯御名庙讳?或文理纰缪、涂注文字逾越?”不单是皇帝姓名庙号要缺笔,涂改太多,超过额定字数也是不成的。各学霸开始狂虐丁一,就在于缺笔避讳这一节上,花了许多的功夫,丁某人就是头猪。也该知道遇着哪些字要绕着走了。
“不曾。”副主考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本也是出于好心,才来劝张和的,以免将来士林非议,谁知道当场被这么一层一层发作下来。要知道被夺状元的事。是张和极为痛苦的往事来的,十年寒窗。一个有眼疾的人。他肯定比起别人来,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的,就因为这缺陷,这荣誉被剥夺了,那是气到官都不愿做,自请回家读书啊。
他极为反感这样因着这样那样缘故。把人家明明该得头名的卷子,移到后面的行径,故之才会这般发作起来。此时听着副主考一路地答下来,张和却就不怒反笑。点了点头拍案笑道:“公言大善,如此,便依旧例,将丁生移至第四吧!彼有缺,能得经魁想来也是天心仁厚!”
副主考听着,那汗水从额头不住渗下,他终于知道怎么自己会无端端中箭了。眚目抑传置胪移至第四,这不就是张和的经历么?。
可是他没有说要把丁一压到第四啊!第三第五不也是经魁么?为什么张和就这么怒了?
此时另一位副主考却就不得不在边上说道:“丁生不曾有缺啊。”进场考试都有验身的,到时说丁一有缺,谁去顶丁容城的怒火?人家辞了五品官来科举,还弄出一个贡院受戒的典故来,明明验身就没写人家身体有缺陷,平白来这么一出,到时发榜怎么交代?
那个被张和呛到一头汗的副主考,也不得不厚着脸皮说道:“不曾闻丁生有缺。学生妄言,望公海涵!”说罢长揖及地,这是彻底服了软。
张和傲然笑道:“彼无缺,安不得解元?”
于是,这年的顺天府乡试解元,便取了丁一丁如晋。
解元不赴鹿鸣宴,这算什么事?鹿鸣宴为丁一改期却也必成笑柄的。
所以不论是顺天府尹还是同科举人都在盼着丁某人赶紧回来,倒是座师张和不以为意,对人说道:“区区解元,于丁如晋何足道?来得了便来,来不了他日折桂再饮不迟!”折桂,这是说丁某人来日必定能中状元啊!
丁一刚到京师,便被候在城门的于谦家的老仆扯过来,对他说道:“老爷说道,万事皆可推,入京先拜张篠庵!”因为张和这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