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对上海城郊肆无忌惮的劫掠终于出事了,几个胆大妄为的清兵甚至跑到美租界抢钱,这一下触动了美国人的心里防线。
在杨小山的鼓动下,美国停留在上海港口的军舰以清军侮辱、袭击租界外侨为借口,向驻于泥城浜的清军发动炮击。
清军不战而逃,第二天巡抚吉尔杭阿和道台吴健彰亲自出面赔罪。
上海的丢失对清廷影响巨大,因为关税收不上来,清廷的财政收入受到严重影响。朝廷不得不派官员去与英法美协商关税事宜。
最后吴健彰接受英国领事阿利国的建议,由英、美、法三国领事各指派税务司一人,组成所谓“关税管理委员会”控制海关。与三国领事签订“上海海关征税规则”九条,从而开创了出卖中国海关主权的先例。接着清政府又承认“上海英、美、法租界地皮章程”,充许外国侵略者在租界内建立政权和警察。
在租界地位、海关控制权等问题上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后,英法美三国开始转向清军,与清军联合起来,在上海城北面建筑围墙,断绝起义军的补给线,封锁上海县城。
清朝当局和外国人的严密封锁,使城内起义军困难重重,他们得不到郊区农民的支援,无法补充兵员,同时也不能获得外部的粮食与弹药等物资的接济,形势变得非常严峻。留在城内的居民约有二三万人,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他们忍受着饥饿的折磨。
刘丽川等义军首领命令起义军食糜粥、草根,同时以少量粮食供应群众。存粮越来越少,米价不断上涨,每斤米竟高达 300文,很快又涨到四五百文。起义军“杀牛马以食”,民间将所有的猫、狗都杀光吃光了,又吃草根、树皮。接着便有人饿死,每天都有8个到10个人饿死。弹药也消耗得所剩无几,城内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
参与封锁的洋人中法军最为上心,他们对一切企图与城中小刀会起义军往来的人,一律开枪射击。一天黄昏,一位老太太想把一篮食物送给城里的一个亲戚,法军见了,开枪射击,她的大腿受伤,倒在地上,法军哨兵又用来福枪射击,在她近旁溅起泥土。最后她的背上又中一枪。可怜的老太太躺在那里哀号,直到半夜,才被起义军抬进城里。法军为封锁县城,每天射杀的无辜群众数人至数十人不等,其罪行令人发指。
期间杨小山把胡雪岩在上海的一部分军粮打算运进县城,无奈封锁太严,只能夜里悄悄丢几袋米过墙,这些粮食对县城内那么多饥民是杯水车薪。
这个时候小刀会是突围的最后机会,但他们内部还是不统一,刘丽川主张向镇江方向突围,到南京去投太平军,陈阿林主张去福建老家继续抗争,其他头目也各有各的主张,会场争论激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在不愉快的气氛中散场了,最终的结局就是各自找机会突围。
清军经过不断的调集军队,并且和法军达成了一致,联合在一起对上海县城发动了最后的总攻。
法军的军舰上的大炮对上海县城进行密集的炮击。
北面城墙被轰开了两丈多宽的口子,清军乘势猛烈攻城。
好在罗大纲在城墙内侧挖了深壕,让他们不能轻易进入城内。罗大纲带领数百人用长矛、火箭压制住清军的进攻,把他们打了回去,但也损失了不少人手。
但南门的城墙下,清军的地雷又炸开了一个口子,这一侧小刀会起义军就没那么顽强了,被清军突了进来。
紧接着东门又失守,被清军从云梯上翻进城内,他们进入城中到处放火,这个时候上海县城已经守不住了。
罗大纲只能带着几百名弟兄从北门而出,突围出来。幸好有杨小山的接应,把他们藏在美租界内。
刘丽川带领数百名弟兄从西门冲出,打算前去镇江和太平军汇合,可惜走到虹桥撞见了清军总兵虎嵩林,虽然起义军将士拼死一战,但毕竟敌众我寡,大部分战死,只有百龙会帮主飞虎将军潘起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