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过,饭后,他们把冯一平和姐姐叫在一起,进行了一场比较正式的谈话。
“我和你妈决定了,从下个月开始,就在老家和省里,两边换着住。
现在生意上的好多事,我们已经有些跟不上趟,一直在城里呆着,有时还挺想老家的,况且现在老家事也不少,镇上已经有了两家厂,按一平说的,以后还会开办新工厂,大舅他们有个手工面作坊,大伯他们有个养鸡场,是要有人帮着看着。
面馆现在发展的不错,一平的那一摊子,我们不是特别清楚,但是看来发展的也很好,我们两个现在已经不年轻,能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很知足。
一平去年说的话,我和你妈也反复考虑过,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争取多活些年。多享些年的福,所以我们也想接下来,活的轻松点。”
“爸,你说这个干什么?你们还这么年轻。”冯玉萱知道接下来肯定是要把面馆这一块交给她。心里当然高兴和期待,所以更要这样说一句。
“听你爸说完,”梅秋萍说。
“所以,今天呢,我们就想把有些话说明白。面馆这一块,以后就由玉萱你具体负责,一平你没意见吧!”
“我没意见!”自从面馆走上正轨以后,冯一平除了适时的提供一些帮助,就几乎没有参与进去,对这样的安排当然没有意见。
“那就好,接下来,我要说的是面馆利润分配的事,我和你妈也商量过,我们两个先占一半。一平占三成,玉萱你占两成,你们同意吗?”
“我没意见,”冯一平说。
“玉萱你呢,有话就今天说出来,不要在心里留下什么疙瘩,让一家人因为钱的事伤了感情。”
“那我就说了,爸,妈,我是有些意见。这两年,弟弟他很少过问面馆这边的事,我是一直忙前忙后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为什么他占的比我还多?你们这不又是重男轻女吗?”
“是不是我们偏心,是不是我们重男轻女,我说说你就明白,起先的那几年,你一直在外面,有些事你现在可能还不太清楚。我再说一遍。
一平上初一的那一年,出了个让我们来省里卖糖炒板栗的主意,那一年,他自己写了小说,一共拿了几千块的稿费,不是帮我们买了板栗,就是替家里还了债,也就是从那一年起,家里的日子开始好过一些。
在一平初三的那一年,你也到了省城,跟我们在一起,也是一平见我们太辛苦,出主意说开个面馆,面馆开在哪里,怎么开,大部分也都是他出的注意,他当初写的那一大摞纸,我现在还留着,后来所有的店,基本都是按他的那个模子来的。
而且,开第一家店的时候,我们钱不够,还是一平去羊城卖了几首歌,给了我们三万五,没有那三万五,学苑路的那家店能不能开起来,能不能开成那样的档次还两说呢,那也不会有现在的这么多家店。
这两年,他对面馆这边的事过问的是不多,但是,他做的事也不少,比如说那套系统,你现在知道它的好处了吧,那能帮你省多少事?还有加盟的事,也是他帮着张罗,还有招人,不是他,我们这样的面馆,能招到大学生?
细说起来,现在家里能有这样的成就,主要是靠你弟弟,我们都觉得他拿三成太少,应该是他拿五成,我们拿三成
不过我们做父母的,总要有些脸面,况且一平现在对这一块也不太看的上,所以我和你妈最后才定下来这样分。
听了这些,玉萱你还觉得你弟弟不应该比你拿的多,还是我们偏心,重男轻女吗?”
冯振昌和梅秋萍选择今天说这些话,也是想了好久,以前家里穷的时候,有难处的事不少,现在富了起来,有些事如果不处理好,也很麻烦,搞不好会让他们姐弟反目成仇。
女儿虽然现在连对象都没有,但过几年总要成家,儿子大学毕业以后,成家的事肯定也要提上日程,这些话,现在不说清楚,等冯玉萱接手面馆以后,随着以后积累的财富越多,家里的人越多,那掰扯起来更麻烦。
从头到尾,原原本本的说下来,冯玉萱虽然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满意,但再也无话可说。
家里最难的时候,她没有帮忙,家里做这些事,出主意的也不是她,两次的启动资金,她也都没帮上忙,说白了,她顶天也就是一个高级打工的,给她股份也主要是看在她是家庭一员的份上。
冯一平现在对这一块是真的不太在意,就是都给姐姐也没事,不过,他主要担心的也就是姐姐成家的事。
原来的记忆里,姐姐成家后,受姐夫的怂恿,挖坑给他这个唯一的弟弟跳,差点害的他一蹶不振的事,他一直记得很清楚,就是现在想起来那一幕,心都很凉,万一这一次,冯玉萱又碰上一个和冯一平记忆里差不多的人呢?有了面馆做资本,那不是破坏力更大?
所以不管以后怎么样,现在爸妈的这个分配方式很合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