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一章 改变肚子的东西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说到科举,梅笑寒的第一反应就是落榜的欧阳修!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

    天圣元年和天圣四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宋代有名的大文豪柳永,曾五此参加科举考试,有四次都名落孙山。

    宋代的官员数量比前朝增加了许多,待遇也好了许多。

    俸禄丰厚,且受到祖宗,家法的保护,一切都是因为科举制度。

    门阀士族曾在历史上长期垄断社会上层的资源,科举制度的产生改变了这种垄断的局面。

    不论是农民还是读书人都可以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梅笑寒道:“我最害怕的就是考试,让我去考试,这无异于要我性命啊!”

    族长道:“你若是不读书,更无出头之日!”

    梅笑寒道:“我看,我们还是先想想填饱肚子的东西吧!这才是最紧要的事情!”

    宋朝的读书人中,梅笑寒最熟悉的就是范中淹。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流芳,成了众所周知的名言。

    范仲淹的读书事迹,堪称读书人的楷模,曾有断齑划粥的故事。

    范仲淹年少苦读时,每天就煮一大锅粥吃,粥凉了以后,就会凝结成一大块。

    范仲淹就在粥上划上两刀,把粥分成数块,分成两餐来使用。

    梅笑寒套用现代人的一句话来评价范仲淹道:“读书不为做官,不如回家卖红薯!”

    族长满脸疑惑道:“红薯是什么东西?”

    梅笑寒道:“红薯是什么东西,你自然不会知道,但是很快你就便会知道玉米是个什么东西!”

    雨的到来,不仅使跃龙村的土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让整个锦绣城发生了改变。

    离乡的人开始纷纷返乡,荒废的土地,又迎来了他们的主人。

    然而大问题却出现了,由于土地荒废已久,想要种植变得异常艰难。

    古代农民在耕-耙-耱耕作体系中推行翻耕与免耕结合的轮耕等方式的良好传统。

    古代土壤精耕细作的传统约形成于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形成了耕-耙-耱耕作体系。

    唐、宋时期南方水田形成了耕-耙-耖耕作体系。许多独到的经验今日仍有借鉴。

    农民们费了好大的精力,在荒废了十几年的土地上来回的折腾翻土,由于土质变硬,耕地的时间大大的增加了。

    现在,梅笑寒也终于打算开始做一个农民,这一次他不种植土豆,而是种玉米。

    玉米生长期较短,生长期内要求温暖多雨。耗水量大,如果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就会减产甚至绝收。

    由于天公作美,连绵不断的雨一直没有停歇过。什么东西憋的久了,都会爆发的。

    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几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又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当族长见到这些金黄色的玉米粒时,也是惊讶地瞪大的嘴巴。活了一辈子了,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金疙瘩。

    族长拄着拐杖来回的走着,连连的摇头,道:“真是不可思议啊!如此金黄,如黄玉一般,不知种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

    梅笑寒道:“你还倒真是说对了,这种东西就叫玉米!”

    族长道:“你需要我做什么?”

    我需要一块地,这块地需要受到严格的保护。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不能进去。

    村里陆续有人赶来帮忙,这个像神一般存在的人物。一来到这个村子,便天降甘露。

    有人认为他是上天派来的神,春雨洋洋洒洒的铺满了整个村子。山间地头,到处都是湿漉漉的。

    河水也开始慢慢的上涨,干涸了十几年,又开始重燃生机。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