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通济渠河面宽阔,碧波奔流不息,时不时有水鸟在水面上掠过,出清越的叫声。
河面上船只来往如梭。
商号的船队插了自家的旗帜,在河道上航行。
双层楼船随时可见,还有更大型的三层楼船,从船上传来袅袅歌舞乐声。
偶尔会见到描金绘彩的画舫,那是达官贵人在欢歌作乐。
又时而可见,身着儒袍的文人狂士,乘一叶扁舟南下,在舟上或击节而歌、或对月舞剑,或饮酒吟诗。
离洛阳越近,越有一股豪迈气息扑面而来。
那些属于江南的蜿蜒河道,濛濛细雨中的婉约情怀,都被徐家船队远远的抛在后面。
徐婉真在船头迎风而立,明日就将抵达到京城,能亲眼见一见如雷贯耳的洛阳城,心中充满了期待和雀跃。
这座城市,和唐朝的东都洛阳想比,会有什么区别呢?遥想女帝武则天令牡丹花在洛阳齐放的盛况,巍峨的紫微宫,气势恢宏的中轴线,雄踞洛城的明堂,大唐的气象万千令人神往。
而眼下是高芒王朝,卫太祖开国以来励精图治,称的上是国泰民安。
卫太祖驾崩后,太子继位,改元永隆,至今已是六年。
不知道历史在哪里走岔了道,但风土人情、城市名字、衣裳饰,又常常让徐婉真恍若置身唐朝。
身后传来徐文宇的欢呼声。
从正月十八出,如今已是四月初六,加上在路途中耽搁的时间,足足航行了两个多月。
这沿途风光再美,徐家众人都看腻了,何况是这小家伙。
听到明日就要上岸,徐文宇缠着徐老夫人,讲述京城的故事。
这徐家众人,除了徐老夫人和郑嬷嬷,其余均未到过京城,连苏良智最远也未出过江南道。
见徐老夫人讲述京城风华,都围过来倾听。
忆起过往,徐老夫人眼中露出笑意,道:“那会我才十多岁,先帝爷刚刚建国不久。
听父亲讲,前朝末年天下大乱,他带着我们一家子进了深山,躲避战乱。
我还记得年幼时,父亲带着我们兄妹几人,在院子的一颗大槐树下读书,用树枝教我们写字。
后来连天下安定了都不知晓。”
徐文宇仰着头,两眼亮晶晶的问道:“那后来呢?祖母怎么到京城的呀?”
这个问题,围着听徐老夫人讲古的人们,都想知道,露出期待的神色。
徐老夫人慈爱的抚摸着徐文宇的头顶,道:“你的曾祖父,乃是前朝大儒。
那时天下初定,缺乏治理国家的人才,先帝爷派了人四处寻找前朝的文人。
其中有一队就找到了我们家,将你曾祖父请出了山,做了户部尚书。
后来年纪大了才升为国子监祭酒,教化学生。”
徐文宇满脸崇拜的表情,双手合在胸前,道:“宇儿好想马上见到曾祖父!”
徐婉真听得神往不已,自己的曾祖父,原来拥有如此传奇的人生。
但果真帝心难测,看看涂家,曾祖父是前朝大儒、户部尚书、国子监祭酒,当年一定是意气风,门庭若市。
再看眼前,遭贬斥后再不录用,长女守寡、次女嫁入江南商户,唯一的儿子至今也不过是官至五品而已。
虽然曾祖父开设的“松溪书院”
让读书学子们趋之若鹜,但比起当年的辉煌,涂家算是没落了,在京城的权贵阶层已然排不上号。
寻亲路上,为口饱饭,他落草为寇抹杀系统,耍人坑爹,他冒官为匪时代造就,群雄割据,他身陷干戈远洋贸易,种田发财,他翻身为龙。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我有个最尊贵的名字,朱允熥。我是大明太祖的嫡孙,太子朱标之嫡子。母亲是常遇春之女,舅爷是蓝玉。我是大明最尊贵的皇孙,也是大明皇位,最有分量的,最为合法的继承人。我将开创一个不一样的大明,风华无双,日月昌明。海纳百川,四海来拜。...
...
他,是第一杀手组织断魂堂的堂主及东凡国太子她,是断魂堂的首席护法。为了将她培养成最顶尖的杀手,他倾囊相授,纵她宠她,为她破例,缜密谋划让她名动天下。她以为他是她的伯乐恩师,却不知,最终将她亲手推向死亡深渊的人,竟是他。绝处逢生,浴火归来,她,以敌国代表的身份站立于他的身前,笑道东凡独大的日子,该结束了。...
一颗从天而降的奇怪珠子,带给了尹治平一份仙缘!神雕开篇,转战仙侠,最终神功大成,一剑平天。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光寒十四州。...
一段不见归路的解怨之路!(注披着灵异外皮的真言情。本文略微有些虐。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