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古代战争承受的极限。
原因不只是军队的训练和指挥问题,最主要的是军队的构成,因为后勤需要,一支军队当中真正能够直面敌人的士兵的比例基本不会超过1/,剩下的/与其说是士兵,不如说是苦力,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军官也不会让这些人站在前面对抗敌人...
0%的战损率,就相当于牺牲掉所有能战斗的士兵...
这个比例还是比较小的,要是搞远征,那么士兵和‘苦力’的配比很可能高达1比10,甚至1比0...理论上这些‘苦力’也是士兵...
一般情况下,所谓的一万大军,实际人数实际只有5000,这5000人里面至多有000人的战斗兵(这还是短途行军或守备配置),剩下的000是没有训练也几乎没有武器装备的辅助兵,这些辅助兵只能干力气活,例如建立营寨,拉粮车,帮战兵背负装备,砍柴做饭等等...在战场上,他们只能用来壮大声势,以及追击逃敌,正面和敌人硬碰硬是不行的...
这下你明白历史记载的那些几十万上百万的夸张军力是怎么来的了吧?
冷兵器时代的军队,职业和非职业之间差距并不是那么大的,只要资金充足,临时抓来的壮丁也能在短时间内训练成职业兵,因为那些时代的职业兵的日常训练也不太多的,想用强化训练追上来并不是很困难的事...当然,成军时间短,抗压能力根本也差一些,但不会太夸张,除非装备差太多。
伤亡率超过70%仍然坚持战斗的军队存在,虽然少见但也有所记载,可不会乱掉阵型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支军队里至少有/的非战斗人员(那些名为士兵的苦力,也就是辅兵,辎重兵),让他们拼死抗敌还有一点点可能,但指望他们能能保持阵形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会...
古代几万人的冷兵器战役,战场宽度和纵深可能十几公里,后面的士兵看到前方败退就跑路了,你再怎么追杀也很难追上多少。
说起来著名的歼灭战坎尼,号称冷兵器时代单日最高阵亡,那个围得够死了吧,而且战胜一方有骑兵优势,但其实还是跑了一万多罗马人。
所以说一个军队的人员配置决定了他能否有资本打战,而军队的军魂决定的是能否打赢这场战争。
曹操在刚来兖州的时候,用不到一万的兵力打败了百万的青州黄巾军,但是说好听点是军队,大家心里都明白,其实一群难民,这些难民不断的堆积在一起,慢慢的就形成了百万规模,但是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女,指望这些人上战场杀敌,那就相当于在战场开妓院,哦不对,在一个大平原上,开妓院,让对方快活的不要不要的。
即便是青壮男子,但是也没有受过训练,没有基层军官的指挥和镇场,打打偷袭顺风还可以,但要是强攻的话,呵呵,还是回家洗洗睡吧,哦不,他们没有家。
所以为什么说欺负这些不是军队的军队,不值得称道。(未完待续)